挽董天鑒孝廉 其一
三策天人罷董山,誰憐日馭已西傾!
游從麋鹿身將隱,讖應龍蛇意未平。
晉代猶留靖節謚,漢家原重孝廉名。
即看墓石封題處,尚有賢書是「大明。」
三策天人罷董山,誰憐日馭已西傾!
游從麋鹿身將隱,讖應龍蛇意未平。
晉代猶留靖節謚,漢家原重孝廉名。
即看墓石封題處,尚有賢書是「大明。」
董天鑒如董仲舒上策論天人后離開董山,可惜他如西沉的太陽已逝去!他本想與麋鹿為伴隱居,可讖語般的厄運讓他心意難平。他像晉代陶淵明留下高潔謚號,漢時本就看重孝廉之名。看那墓石題字之處,還有賢書表明他是‘大明’之人。
三策天人:指董仲舒上策論天人三策。董山:此處借指董天鑒。
日馭:太陽,這里比喻董天鑒生命消逝。
游從麋鹿:意為與麋鹿為伴,指隱居生活。
讖應龍蛇:讖語般的厄運,龍蛇在古代有不吉的象征。
靖節:陶淵明謚號,這里用來稱贊董天鑒高潔。
孝廉:漢代選拔人才的科目,這里指董天鑒的身份。
賢書:舉薦賢才的文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賢書是「大明」’推測,可能創作于明朝滅亡之后。當時社會動蕩,董天鑒作為孝廉,或許經歷了時代變遷的沖擊,詩人為其挽詩,表達對舊朝人物的懷念和對時代巨變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董天鑒,突出他的高潔品格和不幸命運。以用典為突出特點,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特定時代文人對舊朝人物的情感和對時代的思考。
年來鼙鼓海云東,我欲移家住剡中。手種青欞三百樹,出門師事白猿公。
剝啄聲喑啞。試開關、支離有客,倚廊檐罅。仰鼻寬唇森露齒,行似時鐘擺打。問汝客,來何為者。蓬勃毛髯淹頰顴,是山中逸出猿公也。尚能語,亦可罷。溫茶小案清而雅。正商量、莊文屈賦,唐春宋夏。一瞬精魂馳萬古,裳羽飄飄來下。聽舌底、奔騰陣馬。拾取唾馀囊一裹,向歸來、惆悵無朝夜。欲長侍,聽公罵。
儂家有軸郭熙山,墮在冰溪雪嶺間。有弟新來眼如月,為儂洗手拾將還。
湖水泖水分濁清,漁舟客舟誰重輕。陸機張翰舊同里,仙鶴鱸魚并有名。長笛數聲江月曙,青山九點暮云平。一時盡落先生手,未信煙波也世情。
東山來訪玉梅枝,不遇山翁祇自持。流水小橋攜酒處,白云紅樹杖藜時。林逋漫訪西湖鶴,何遜先成東閣詩。珍重竹松泉石意,重來莫負歲寒期。
嶺背斜陽似斷虹,高樓遠望路無窮。回頭七十年間事,盡入孤鴻出沒中。
金陵龍眠見三李,瓊林鹓雛哦二松。名駒墮地亦千里,騰鳳沖霄須九重。
松喬挺挺百千齡,偶爾開蓁得一苓。此物得來非易易,信知人杰地斯靈。
蒿萊封徑不腰鐮,長夏山齋睡正甜。風送歌聲滿天地,驚回殘夢雨廉纖。
病即科頭出,狂仍枕腹眠。禮非因我設,污不受人憐。興盡銜杯外,言深把燭前。開門看墮月,騎馬問朝天。
春雨新晴上翠微,三年兩過洞天扉。塵蹤不得多時住,又向云間一宿歸。勝景奇蹤爛漫游,歸鞍欲上重回頭。山禽于我情何厚,逐馬聲聲似見留。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獨佩流星劍,雙懸明月弓。陪游向何處,還入華清宮。
每懷徐孺子,寥落共誰親。早歲應多疾,衰年又復貧。苔痕封古巷,松影過比鄰。獨喜添丁好,傳家幸有人。
草堂不在萬山峰,時有幽人步往蹤。雨壓墻煙籠薜荔,石行渠水鑒芙蓉。清名豈讓陶貞白,共住猶強陸士龍。忽憶雁行天外去,歸來期在粵城中。
若有人兮炫服嫭容。稟慧淑兮思擅女紅。邈天媛兮揚靈,資禱祠兮或通。明月兮為宮。瓊筵兮名供。餦餭兮桂醑,蕙炷兮蘭缸。紛娣侄兮翾翻,儼竦息兮敬恭。晞明明兮嘉惠,感款懇兮弱衷。抒絕藝兮告予,啟下妾兮昏蒙。俟肸蚃兮□□,極勞心兮忡忡。若有人兮天渚廓,憑虛兮容與。長縭結兮云衣,鏘琳瑯兮珩瑀。擢翠旌兮前導,召星妃兮為侶。肅冷風兮高馳,指藥房兮來下,哀要眇兮闇昧,恍冥冥兮晤語。曰婦職兮實人為,懋劬勞兮事纂組。諒紉針兮制作,將剖毫兮析縷。祇乞靈兮詭秘,羌遺誚兮鹵莽。女怊悵兮太息,渺神君兮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