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三首 其二
即看江鳥盡流離,
精衛何從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
天驕猶自灼羊脾。
即看江鳥盡流離,
精衛何從借一枝;
最恨蹛林秋祭后,
天驕猶自灼羊脾。
眼看著江鳥都在流離失所,精衛又從哪里去借一處棲息之地呢;最讓人痛恨的是,在蹛林舉行秋祭之后,那些驕橫的外族首領還在占卜吉兇,妄圖繼續侵擾。
即看:眼看。
流離:指江鳥漂泊離散。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相傳是炎帝女兒溺死后所化,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這里借指無處安身者。
蹛林:古代匈奴秋社八月中會祭之處。
天驕:指匈奴,后泛指強盛的邊地民族。
灼羊脾: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占卜方法,通過炙烤羊脾來預測吉兇。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創作于國家面臨外族侵擾、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詩人目睹百姓流離失所,外族不斷挑釁,內心悲憤,從而創作此詩以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社會動蕩、外族侵擾的現實,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百姓的同情。其特點是情感強烈,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無恩虛帶辟寒鈿,鹙鶴梁林祇自憐。閤閉晏臨窺寶鏡,庭閑春戲擲金錢。披香荷寵歌詞麗,積翠承歡舞席連。慚愧下陳常望幸,袞龍不見負韶年。
紅妝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前程已過臨漳水。客中幾點行人淚。書劍掛雕鞍。夕陽無限山。長亭留不住。比較蕭然去。鴻雁一時疏。閑聽金鷓鴣。昨宵夢境蕭蕭去。沈思枕畔愁千縷。紫陌系驊騮。依然萬戶侯。倚欄閑對月。相偎說離別。醒后陋椽遮。恒河幾點沙。河橋涼月渾如昨。故人已是長飄泊。相憶不能眠。西窗欲曙天。五更雞唱冷。殘燭搖疏影。端的負今生。今生太薄情。秋風小院初弦月。紫姑那觀經年別。誰解憶長安。空憐玉露寒。當年低語喚。半晌紅綃畔。端的為誰嬌。睡殘雙鳳翹。春風春雨消春晝。鏡中乍覺容顏瘦。春色滿汀洲。淚珠緣頰流。醒來孤枕夢。愁壓薄衾重。缺月下楊枝。銅盤燭盡時。夜來乍畏重衾薄。困眠無奈三更角。驚起愁壓肩。遣書和淚看。紅顏終是老。且把愁容掃。休負好春天。陌間花正繁。
三千年待桃花結,五百歲還銅狄磨。我輩相期非旦暮,五年離別未為多。
聞說瑤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飛仙。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靈丹世莫傳。漫寫風姿□俗眼,空馀窟室奉爐煙。何時了卻公家事,一洗塵襟訪洞天。
山氣幕中合,林光榻上開。清誦紫苔篇,紅云時一來。
江湖群盜滿,搔首嘆離居。舊好誰憐子,新篇獨起予。風前停野酌,雨后剪春蔬。不負山陰約,柴門更掃除。
江城幾過好花春,眼冷何曾見一人。似此初心如可負,也甘流落百年身。
奇峰列嶂渡江來,曲澗流花古未開。才聽松聲連梵唄,忽看云氣隱樓臺。三關直上雙行壁,四水初逢一渡杯。過得石梁懷抱盡,此身真不到塵埃。
小徑無媒生土花,一橋一水一人家。隔籬話道今年好,婆子引孫來看麻。
揮毫曾記昔年游,每愛幽葩傍素秋。可是水仙遺骨骼,只隨煙月伴滄洲。江山識面扁舟客,天地無心老釣裘。我亦分明湖海士,輕紅留照木蘭舟。
滿道清陰綠樹遮,肩輿坐我勝乘車。僧頭似雪逢應晚,山價如金欲敢奢。一榻此堂真有否,百年吾道果非邪。不須更索行窩記,擊壤歌中日未斜。
文字粗能飲,圣賢時復中。林間十二子,賓主自清風。
泰山雞鳴始見日,羅浮夜半踆烏出。南溟自是陽明谷,十日所浴光洋溢。三足欲棲上下枝,天雞驚起黑如漆。珊瑚之樹即扶桑,曜靈家在鮫人室。牂牁大洋咫尺間,蓬萊一股何曾失。未暾峰峰見東君,六螭先指浮山云。金光直射散飛電,火輪千里燒氤氳。玄黃雞子連珠似,五色鴻蒙分不分。羅山勢與浮山并,見日有臺當絕頂。泰山日觀高不如,俯視朱天最空迥。臺風每苦扶搖多,吹倒鐵橋墮青冥。重造飛亭今有誰,惠陽太守才天挺。郁儀日日朝朱明,君為東道有馀情。導引重輪勤夙夜,寅賓兩珥竭神明。昧爽滄涼好晞發,日華吐納變金骨。羲和為爾再中天,不使白駒過倏忽。云衣霓裳日往來,文章更與炎精發。
洗盡鉛華凈潔貧,嫁衣莫說為他人。絕憐父母窮相守,不為金多賤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