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洲 其四
嗟予亦是觀風使,
藜閣木天聞史事。
詩成或有蛟龍淚,
風雨江頭寒食至。
嗟予亦是觀風使,
藜閣木天聞史事。
詩成或有蛟龍淚,
風雨江頭寒食至。
可嘆我也是外出考察風俗的官員,在藏書閣和翰林院聽聞諸多歷史事跡。詩篇寫成或許會引得蛟龍落淚,寒食節(jié)時風雨籠罩著江頭。
觀風使:古代奉命到地方考察民情風俗的官員。
藜閣:漢代劉向在天祿閣校書,有老人持藜杖來,吹杖端出火以照書,后人以“藜閣”指藏書處。
木天:指翰林院。
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二日,傳統(tǒng)習俗有禁火、吃冷食等。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詩人作為觀風使,在考察民情風俗過程中,于翰林院聽聞諸多歷史事跡,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寒食節(jié)往往帶有憑吊、緬懷之意,可能也影響了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
此詩主旨在于抒發(fā)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和自身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悲涼,想象奇特。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病馀井臼不任勞,欲飲無錢可是高。一笑猶堪誰空腹,少陵詩里學燋糟。
米麥精華,沖和恬淡,自然造化成神。無生妙道,迤邐變良因。既得長生久視,明顛倒、月伴風鄰。先師教,頤真了性,富國更安民。清新騰朗耀,天威掃蕩,馘滅祆氛。布大慈甘露,廣被人倫。卻返生前混沌,重加遇、枯朽逢春。方知道,三田寶滿,一性免沉淪。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山削秀芙蓉,積翠明天際。披煙陟極巔,以云為郵遞。碧屯靈境開,人意生靜慧。嵐氣雜栴檀,風定裊裊細。香積玉一泓,澗疏鳴泉逝。照出凈明心,秋澄而月霽。霞光簇蓮臺,寶妝青螺髻。金碧錯琉璃,石繡花文砌。蔥茜天生成,人工加點綴。法王依帝城,自應如此麗?;讎@莊嚴,人間真福地。
羞澀空囊結客難,何人雙璧立談間。每瞻云鶴知君到,卻羨沙鷗似我閒。攜酒溪山思共往,捲簾風雨又空還。才名能下陳蕃榻,寧許他人得再攀。
焦枯潤溥商家霖,凝冱欣宜盾之日。岐陽曠矣三千秋,青荒赤子今寧一。
把酒燈前欲問他。悲歡爭奈此身何。記得相逢情不盡。雙鬢。青青恰稱醉顏酡。花落絮飄春已半。留戀。倒垂金盞更高歌。今日死生離別處。酸楚。寒風衰柳舞回波。
欲問奎章石,無言似照頭。竹昏虞廟晚,木落洞庭秋。楚客心偏苦,湘娥黛正愁。百年成俛仰,題畫憶丹丘。
熟顆無風時自落,半腮迎日斗鮮紅。
野黑雞聲顫,林深燐火明。
衰發(fā)如素雪,一往隨飄風。悵然平生懷,危坐聞遠鐘。守身易成隘,應俗或謂通。不惜舉世稀,所慕知者同。傍偟豈有求,寂默非傷窮。
老病東山客,青春意?然。祗因愁不去,翻與醉相牽。草檄懷公干,登樓憶仲宣。幾時蓮葉里,重放北湖船。
凜凜霜橫劍膽寒,當年血濺古長安。漫夸龍種傳三代,更竭民膏奪五環(huán)。貴胄乘槎紛泛海,腐儒遁跡已無山。風塵荏苒蒹葭白,獨倚樓頭羨鳥還。
霜枯荷葉半攲斜,水落寒溪蹙浪花。雁足更須添系帛,似傳遠信度龍沙。
缺月昏昏過短垣,擬扶殘醉臥西軒。明朝再有尋詩約,未許奚奴早扣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