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福清公歸里二首
甘陵南北久分歧,鹓鷺雍容彼一時。抗疏有人盈瑣闥,顧名無闕省罘罳。恩牛怨李誰家事,白馬清流異代悲。八載調羹心獨苦,臨行諄復外廷知。
鶚立朝端領搢紳,飄蕭鬢發見風神。契丹使亦知元老,回紇占應見大人。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吳門咫尺鄰閶闔,珍重東山五畝身。
甘陵南北久分歧,鹓鷺雍容彼一時。抗疏有人盈瑣闥,顧名無闕省罘罳。恩牛怨李誰家事,白馬清流異代悲。八載調羹心獨苦,臨行諄復外廷知。
鶚立朝端領搢紳,飄蕭鬢發見風神。契丹使亦知元老,回紇占應見大人。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吳門咫尺鄰閶闔,珍重東山五畝身。
甘陵南北兩派長久以來就有分歧,官員們和睦相處的時光已成過去。曾有人多次上書諫言,朝堂之上對名聲的顧惜也無缺失?!髋T估睢狞h爭是哪家的事,‘白馬清流’的悲劇是不同時代的悲哀。您八年為相苦心孤詣,臨行前的懇切叮囑讓朝廷眾人知曉。您如鶚鳥般站立在朝堂之首引領官員,瀟灑的鬢發盡顯風采神韻。契丹使者都知道您這位元老,回紇占卜也應能看出您是賢德之人。世人贊許您孤忠之心如中流砥柱,皇帝也念您年高德劭關懷備至。吳門離京城近在咫尺,望您保重隱居生活。
甘陵:東漢時甘陵南北部士人因政治觀點不同產生黨爭,后泛指朋黨之爭。
鹓鷺:比喻朝官。
抗疏: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
瑣闥:宮門。
省罘罳:指朝廷。
恩牛怨李:指唐朝牛僧孺、李德裕兩黨之爭。
白馬清流:唐末朱溫將朝官三十余人殺死于白馬驛,并投尸于黃河,史稱‘白馬之禍’。
調羹:喻宰相治理國家。
鶚立:像鶚一樣卓然不群地站立,形容人有威儀。
搢紳:指官員。
元老:指年高德劭的大臣。
耆德:年高有德之人。
閶闔:宮門,這里指京城。
東山: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后泛指隱居之地。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朝廷可能存在黨爭現象,政治環境復雜。主人公在相位八年,此時歸里,詩人寫詩相送,表達對其的情感和對時政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福清公歸里,高度贊揚了福清公的品德和功績,同時對朝廷的黨爭亂象有所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上展現了送別詩與政治感慨相結合的特色。
九皋心事委平原,毛羽飄零一翮存。不向蓬山尋舊侶,且從蕭寺宿云門。長鳴夜梵侵禪磬,閒啄朝煙破月痕。卻笑當時華表上,可知何處是歸魂。
春雨固多喜,雖多安得愁。既能勒花苞,又解滋耕疇。池添痕痕漲,渠有細細流。不同離婦怨,一落不可收。定知矜有年,豈似斗粟赒。西掖吳夫子,吟觀意遲留。正聲隮雅頌,高論等陽秋。我慚才甚薄,難繼東山謳。
何處詩筒披錦線,風流真嘆佐時賢。青驄高步皆馀地,黃鵠孤飛更刺天。柱下紀言推綵筆,人間濟險藉樓船。寒林自與榮途隔,深愧無因得贈鞭。
我昔游青城,六月對雪山。吳蜀渺萬里,安得在此間。
周旋儀禁路,契合本孤忠。帝識尚書履,人驚御史驄。貴名青史上,讜論皂囊中。不入三臺志,鹽梅事竟空。當年持從橐,白發奉親闈。安否君王問,尊榮簡策稀。祥琴曾未御,丹旐已同飛。蕭瑟千章柏,深藏五彩衣。連蹇魚符忝,宗師藻鑒亡。但瞻楊子宅,莫避蓋公堂。遠水松區對,東風紼路長。九原精爽在,遺恨一莊荒。
五夜彤庭絳節齊,火城如晝散烏棲。十年不到芙蓉闕,坐對雙紅聽曙雞。
嬴秦馀祚已蛇分,車府兇高尚畏人。安有區區猶指鹿,從來菽麥不曾分。
韓陵石一片,以下皆驢鳴。白墮引群豕,青尊對老兵。文人無不可,太上貴忘情。戲作野雩逐,胸中塊壘平。
聚散匆匆又幾秋。常從玉照見風流。淡江買宅堪娛老,故土編書聊解愁。緣種種,夢悠悠。最關心處是神州。何當兩岸通航日,共醉江南話舊游。
江流千頃蹙云煙,樓閣雖高不似前。畫板朱檐遮取盡,爭教容納好山川。
曾宿田盤最上方,一麾頻歲駐羅陽。知君滋味嘗都遍,南北山泉孰較長。
竟日驅車入大荒,野原千里氣渾茫。雪峰猶在高天外,一片銀輝映夕陽。
山凹曉日上三竿,蘭渚停輿露未乾。乍煖已教衣攃絮,那知江店尚春寒。
季春傲俗,自矜無伍。國守逢迎,翩翩鳳止。寵祿塵如,清言爛吐。鄙爾扶風,誰攀冠屨。
日月初懸色未勻,芙蕖一朵正平分。香流銀漢寒光澹,水入蒼虬紫氣屯。素羽未藏鹓鷺背,絳紗先作斗牛文。遠公曾種東林社,遲及江楓送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