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八首 其十七
胡張三背手張弓,
黑李四反身架箭。
直饒齧鏃古將軍,
對面髑髏穿一穿。
胡張三背手張弓,
黑李四反身架箭。
直饒齧鏃古將軍,
對面髑髏穿一穿。
胡張三背著手張弓,黑李四轉過身去架箭。就算是那咬著箭鏃的古代將軍,也會被對面射來的箭穿透頭顱。
胡張三、黑李四:泛指一般人,這里是虛構的人物代稱。
直饒:縱使、即使。
齧鏃(niè zú):咬著箭鏃,形容勇猛無畏的古代將軍形象。
髑髏(dú lóu):骷髏,這里指人的頭部。
由于缺乏明確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禪宗盛行時期,這類頌古詩常用來闡釋禪理或表達某種感悟,作者可能借此詩表達對某種境界或現象的看法。
這首詩以戰斗場景為載體,主旨或許是借戰斗的激烈來傳達某種深刻的道理。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場景描寫生動。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是禪宗文學的一部分,對研究禪宗思想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價值。
凍竹棲山雀。記寒宵、船艤松灣,一燈紅閣。雪點茸裘蝦頭泛,別酒我酬君酢。便從此、揮橈去郭。龔五重逢邀笛步,話查生、才調相思各。聽春雨,意蕭索。
官樓望遠情殊昨。怨青青、不知何樹,又遮墻角。給事西莊浮云外,憶爾婆娑行藥。誰得似、杜門述作。往日尋詩沽酒處,數聞琴、雁齒還依約。夢去也,燭花落。
要令多病也身輕,安得晨風永晝清。瑟瑟泉流沿澗響,疏疏松吹轉空鳴。
生平舊隱蘚蹤合,老至危途蓬鬢生。松柏后雕聞古語,若何秋菊敢齊名。
去日春江白芷生,再來秋野蟪蛄鳴。浩然已分不才棄,張翰安能恤后名。
自嘆還山何太晚,政須杯酒為深傾。憑愚邀敬多官府,與想桃源源上行。
小園十畝寬,落落數間屋。春草無穢滋,寒花有余馥。
閉戶養老母,拮據市粱肉。大兒執鸞刀,縷縷切紅玉。
次兒拾柴薪,細火煨陸續。煙飄豆架青,香透疏籬竹。
貧家滋味薄,得此當鼎餗。弟兄何所餐,宵來母剩粥。
晨起縫破衣,針線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裝綿苦欲厚,用線苦欲長。線長衣縫緊,綿厚耐雪霜。
裝成令兒暖,母衣單薄涼。不衣逆母懷,衣之情內傷。
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近似云開森列星,遠如風起飄流螢。
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
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
夜闌風焰西復東,此占最吉馀難同。
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揚子江頭江渡曉,吞吐洪波,源發丹冬道。
想象丹冬千嶺繞,尋源未敢云年老。
浪破舟輕煙掩島,極目東方,連海風濤浩。
自是平生無所禱,風濤送我無窮好。
斷壁頹黃,帶衰陽野色,何王宮宇。老鸛沫空,陰崖乍移晴雨。寒飆晝下靈旓,看冥合、斑虬青霧。荒涼,有苔花暈素,頻邀幽步。
江上亂烽舉。應潮生月上,還遲鐘鼓。石騎夜歸,雕戈暗驚塵土。精靈尚惜孤城,問玉悵、牙旗何處。春暮。賽神弦、陳雅空舞。
不見宓子賤,空登單父臺。
玉琴已絕響,鴻雁有余哀。
杼軸南人困,河渠東國災。
春風催解凍,處處尚蒿萊。
衲僧公驗既分明,祖父田園盡力爭。
他日水云同一飽,幾人放箸便忘恩。
豈期明盛世,猶對泣南冠。
一日青蠅起,千秋白璧寒。
風霜臣思苦,天地主恩寬。
歸去過邛阪,無嗟行路難。
漢西郊野望牛頭,滾滾寒云萬頃流。
鐘磬不關興敗事,藤蘿猶掛古今愁。
樹連山色低秦塞,水帶軍聲別閬州。
割據雄圖憂后日,夕陽無語下寒丘。
涉江采芙蓉,露華不盈筐。
雜之蘭為佩,申之蕙為纕。
持此孰與贈,美人天一方。
駟虬乘蒼鹥,御風朝虛皇。
袖中治安書,瑯瑯奏明光。
探囊出刀圭,為民起膏肓。
臨流不可渡,與世為津梁。
玉池浸雞舌,薰作青史香。
水村山郭盡煙霞,
萬樹桃花罨柳花。
燕子不須頻顧語,
一川春色在天涯。
聞道烏山好,相邀踏翠微。
近城無市氣,入寺有禪機。
百道階泉古,千重錦繡圍。
登臨貪景勝,戴月乃言歸。
鎮日掩書窗,心閒萬境忘。汲泉烹苦茗,添火試沉香。
琴韻清宵遠,詩聲白晝長。青編長在手,倦倚竹方床。
一室清如洗,翛然絕俗囂。字臨春景蚓,畫辨午時貓。
煙凈蕓香細,風微竹汗消。還期太乙老,藜杖燭清宵。
香滿闌干倚玉卮。硯洗紅絲。箋襞烏綵。吟情多在斷魂時。柳暗鶯啼。花老鵑啼。
歌館芳游綵扇題。箏按燕姬。簫譜吳姬。江南江北總相思。說藕莊詞。似草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