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樞陳叔達挽詞二首
淡墨名何早,洪鈞轉稍遲。藝文追伏鄭,德業望皋夔。寔事常求是,多聞更闕疑。斯民先覺者,人代舍公誰。
聯事麟臺里,論心鶴禁中。賢愚雖有異,出處不無同。解后橋山日,凄涼浙水風。兒孫看競爽,門戶慶方隆。
淡墨名何早,洪鈞轉稍遲。藝文追伏鄭,德業望皋夔。寔事常求是,多聞更闕疑。斯民先覺者,人代舍公誰。
聯事麟臺里,論心鶴禁中。賢愚雖有異,出處不無同。解后橋山日,凄涼浙水風。兒孫看競爽,門戶慶方隆。
您早早憑借淡墨留名,卻在重要職位上晉升稍緩。文章學問能追及伏生、鄭玄,品德功業堪比皋陶、夔。您做事總是追求實事求是,學識廣博還能存疑待解。您是民眾中的先覺者,這時代除了您還有誰能擔此重任呢。我們曾在麟臺一同共事,在宮廷中推心置腹。賢人與愚人雖有差異,但出處境遇也并非毫無相同之處。黃帝陵祭祀結束之日,浙水畔滿是凄涼之風。看您的兒孫個個出眾,家族正迎來繁榮昌盛。
淡墨:唐代新進士以淡墨書策,后指科舉中第。
洪鈞:指宰相之位。
伏鄭:指漢代經學家伏生和鄭玄。
皋夔:傳說中舜帝的兩位賢臣皋陶和夔。
寔事:即實事。
麟臺:唐武后時曾改秘書省為麟臺。
鶴禁:指宮廷。
橋山:相傳為黃帝葬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考。陳叔達為重要人物,詩人與其在麟臺、宮廷共事,結下情誼。陳叔達去世后,詩人為表緬懷與敬意創作此挽詞。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發展階段,重視人才品德與學問。
此詩主旨是悼念陳叔達,高度贊揚其才學、品德和功業。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人物和社會提供參考。
過雨溪山古木齊,亭臺清閟綠陰迷。黃鶯亦似憐佳境,飛去飛來不惜啼。
江左夷吾浪得名,豫州英概亦沈冥。夕陽遠樹山如赭,秋雨荒臺草更青。漢苑玉魚誰復葬,昭陵石馬已無靈。可憐白發商人婦,猶向燈前話《后庭》。
長短春草綠,緣階如有情。卷施心獨苦,抽卻死還生。睹物知妾意,希君種后庭。閑時當采掇,念此莫相輕。
祖席駐征橈,開帆復信潮。隔筵桃葉泣,吹管杏花飄。船去鷗飛閣,人歸鹿上橋。別離惆悵淚,江鷺宿紅蕉。
識爾垂簾日,論交澹世情。禁方傳海上,俠骨走幽并。邛杖供探勝,河車事養生。餐霞知不遠,窗外九龍橫。
攜手七香車,春風向狹斜。燕姬年二八,爛醉碧桃花。
非白非朱色轉加,微寒輕暖?云霞。春風省識傾城態,祇在樓西幾樹花。
道上黃埃撲馬鞍,汗流如水透中單。忽驚疏雨林梢過,急換羅衣更怯寒。
燕州連日雨,六月寒裝綿。閉戶斷車轍,修途溢如川。朝晴悅物性,槐陰起初蟬。衣篝曝馀潤,照眼階葵鮮。聞君去儀曹,五馬行翩翩。緬懷古單父,高堂坐鳴弦。政理日以媮,寶此千載賢。矧此薦歲饑,夏潦仍相緣。嗷嗷東南州,流移踵車船。死者相枕藉,羸瘠甘棄捐。民命懸守令,壅遏誰當憐?君懷策世才,往哉寄承宣。譬彼善牧者,鞭擊非所先。戴星亦有人,何乃任力專。凄涼二子遠,故老應相傳。我昔嘗經游,土風尚熙然。回河抱阡陌,桑麻綠浮煙。豈無稌稻區,草木紛華妍。維茲重責任,慎彼澆俗遷。會徵太史書,家聲振當年。
終南少室苦躋攀,已入先生一笑間。不學劉安便仙去,屋邊盡自有佳山。
忽逢劬勞旦,兒女拜我前。低頭勿頌壽,乃公實不天。東南西北去,日月時序遷。目斷烏江麓,高墳鎖暝煙。
畫棟岧峣倚翠微,玉簫聲斷紫煙飛。憑闌萬里秋光老,誰會長吟久未歸。
巨浪打翻高岸石,狂風吹折古松枝。漁郎要整絲綸釣,好待風恬浪息時。
楚聲四起國殤悲,運盡東南事可知。塞下徑推金馬去,草間俄見石鯨隳。祝宗端合先祈死,丞相空聞后出師。落日半江秋寂寞,乳鴉啼繞萬年枝。
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氏書。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行數雖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見之,開緘淚相續。淚盡恨轉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萬里,一書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