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詩二首 其一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四季更替如魚鱗排列,轉眼間又到一年盡頭。欣喜于這暮春時節,溫和的氣息充滿輕柔。吟唱那舞雩的詩篇,不同時代卻心意相通。攜手漫步志同道合,在山丘間舒展心懷。
代謝:指四季更替。
鱗次:像魚鱗一樣依次排列,形容有序更替。
忽焉:快速、忽然的樣子。
周:指一年,周期。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三月。
載柔:充滿柔和之氣。
舞雩(yú):《論語·先進》中曾皙描述的“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春日郊游場景,代指自然與禮樂交融的雅趣。
迤(yǐ)攜:緩慢攜手。
齊契:志向契合、心意相通。
散懷:舒展胸懷,釋放情志。
一丘:指山丘,代指自然山水。
此詩創作于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一位文人雅集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行“修禊”之禮(古人于春日臨水祈福的習俗)。眾人飲酒賦詩,成《蘭亭集》,此詩為其中一首,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寄情山水、雅集論道的風尚。
全詩以“代謝”起筆,由時序流轉引出暮春之欣,借“舞雩”典故聯結古今雅趣,最終落于“散懷一丘”的山水之樂,既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哲思,又展現了文人雅集的精神追求,是魏晉山水詩與玄言詩融合的典型之作。
風雨婆娑八十人。海濱元自不垂綸。掃除入世胸中棘,長養凌寒劫后筠。看羽換,推花新。壺天依約有通津。坊開履道窩安樂,懶向桃源問幾秦。
自得溪山勝,無宵不夢游。半生勤卜度,此日幸相酬。豐草眠隨鹿,卑枝集伴鳩。野情兼拙性,身外復何求。
才入新春晝漏長,熙然萬象媚春陽。俗傳七日為人日,身在他鄉憶故鄉。風色漸催花信至,柳條輕浥雨痕香。憑誰挽卻甌江水,散作流波洗別腸。
湖州此去百馀里,公子之官是勝游。細雨澹藏城外寺,垂楊齊拂水邊樓。妙年未厭官曹劇,大府仍聞禮數優。日日高堂具甘旨,白魚須寄霅溪頭。
寒陰漸曉。報驛使探春,南枝開早。粉蕊弄香,芳臉凝酥瓊枝小。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應到。化工不管,朱門閉也,暗傳音耗。輕渺。盈盈笑靨,稱嬌面、愛學宮妝新巧。幾度醉吟,獨倚欄干黃昏后。月籠疏影橫斜照。更莫待、單于吹老。便須折取歸來,膽瓶頓了。
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云裝萬萼輕。凝艷拆時初照日,落英頻處乍聞鶯。舞空柔弱看無力,帶月蔥蘢似有情。多事東風入閨闥,盡飄芳思委江城。
來轅去棹自驚頻,七十無多半在陳。寸步家山不歸去,空留猿鶴占青春。
結綺誇前代,臨春憶大家。清歌傳寶瑟,麗藻擲瑤華。殿倚千門月,樓飄萬井霞。即今商女恨,悽絕后庭花。
云雨蛟龍無世無,睡中往往失明珠。比干七竅天何惜,不付曹瞞與寄奴。
東陽老子,問天公、乞得兩番六十。初度孟陬春未到,卻算去年丙戌。火樹銀花,先開三夜,照耀維摩室。祇園樹下,爭看無量壽佛。人道雙峴峰頭,乾坤清氣,鐘此彌天釋。掛錫叢林三十載,玉檢芝泥猶濕。嶺上白云,盡堪怡悅,恐被風吹出。法身強健,摩挲時問銅狄。
憶昔吳興寫竹枝,滿堂賓客動秋思。諸公老去風流盡,相對茶煙飏鬢絲。
夙有山棲癖,山惟恐不深。茲巖余自愜,俗轍孰相尋。密竹翠彌嶺,幽蘭香滿林。貞操與芳韻,與爾托同心。
春風無處不芳菲,狴犴深嚴晝掩扉。藥裹旋添身轉弱,行囊久澀愿多違。夢隨飛蝶迷芳草,淚逐殘紅送落暉。誰為丁寧兒女輩,休教塵污老萊衣。
詞心百結,付一往沈冥,罷歌萇楚。怨痕夢縷。盡秋墳夜唱,鶴衣愁舞。壞土飄零,莫話西陵風雨。逐流去。問塵世那尋,堪葬花處。穿冢空自許。甚沒分同歸,段橋西路。菊泉薦俎。好蕭條異代,共盟幽素。滿目江山,誰省騷人意苦。漫回佇。折冰弦、恨深重鼓。
支藤乘興入春郊,梅壓疏籬亞竹梢。剩喜此行詩有料,吟來渾不費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