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五月詞仍用前韻八首 其六
五月荊南佳節至。
角黍堆盤,嫩綠窗前醉。
絳縷絲絲斜纏臂,釵符顫罷簾痕碎。
五毒羅囊裙帶繫。
始信人生,騎虎非難事。
折得海榴紅染袂,蒲根鏤作葫蘆戲。
五月荊南佳節至。
角黍堆盤,嫩綠窗前醉。
絳縷絲絲斜纏臂,釵符顫罷簾痕碎。
五毒羅囊裙帶繫。
始信人生,騎虎非難事。
折得海榴紅染袂,蒲根鏤作葫蘆戲。
五月的荊南,端午佳節如期而至。盤中堆著棱角分明的粽子,窗前新綠讓人沉醉。紅色絲線斜斜纏在手臂上,釵頭的符飾輕顫,簾幕的影子也跟著細碎晃動。五毒圖案的香包系在裙帶上,這才相信人生在世,應對困境并非難事。折下的石榴花染紅了衣袖,菖蒲根被雕成葫蘆模樣,增添節日趣味。
荊南:指今湖北荊州一帶,古代荊楚地區。
角黍:即粽子,因形狀有棱角而得名,端午傳統食品。
絳縷:紅色絲線,端午習俗中系五色絲(長命縷)以驅邪避災。
釵符:端午節佩戴的符飾,多為金屬或玉制,寓意祈福辟邪。
五毒羅囊:繡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圖案的香包,民間認為可驅毒避害。
騎虎非難事:此處或指面對生活挑戰時的從容態度,暗含豁達之意。
海榴:石榴,夏季開花,花色鮮紅。
蒲根:菖蒲根,端午有掛菖蒲、艾蒿驅邪的習俗;葫蘆戲:將菖蒲根鏤空雕刻成葫蘆形狀的小玩物。
此詞當創作于作者游歷或居住荊南期間,時值五月端午。詞中聚焦當地端午習俗,反映了古代荊楚地區的節日文化,亦暗含作者對平凡生活中美好細節的觀察與感悟。
全詞以端午佳節為背景,通過角黍、絳縷、五毒囊等民俗元素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荊南地區熱鬧的節日風貌,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與從容心境,語言生動鮮活,民俗特色鮮明。
迢遰青門有幾關,柳梢樓角見南山。明珠可貫須為佩,白璧堪裁且作環。子夜休歌團扇掩,新正未破剪刀閑。猿啼鶴怨終年事,未抵熏爐一夕間。
黃英紫蕊映雕觴,拂拂風生酒面光。佳節難逢恩更厚,坐令秋律變春陽。
暗香千樹。結屋中間住。明月一方流水護。夢入梨云深處。清冰隔斷塵埃。無人踏碎蒼苔。一似逋仙歸后,吟詩不下山來。
丞相做假鈔,舍人做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
冷艷清香自一家,冰肌誰與傅丹砂。試看標格依然在,未信人疑作杏花。
梅間有新得,歸棹失眾山。疏林但一抹,三界沉空煙。塔身未終隱,落落仍孤閒。雪苔宜幽屐,千春誰往還。
金鏡承恩對紫微,錦韉白馬耀春暉。謾隨仙仗朝天去,不記宮花壓帽歸。海國風高秋氣早,關河云冷雁聲稀。嗟予已屬明時棄,自整絲綸覓釣磯。
沅湘歌九辯,梁父吟四愁。虛齋無一事,坐對楚江秋。
吳姬歌,歌聲宛宛歌情多。當尊一闋且呼酒,酒遍馀聲無奈何。春風顛狂亦如我,坐見花外搖湖波。
夢中駭鹿,戲浮生得失、悲歡離合。見解分明猶是夢,轉轉昏沉難覺。雞口人情,羊腸世路,各自爭頭角。揮鞭舉棹,一般巇崄行腳。有日猛省心灰,塵樊識破,方信從前錯。林下山間安穩地,云水無情相約。自在時光,逍遙日月,脫盡拘束縛。槐南枝上,冷看黃蟻行樂。
□□晴樹。寒食無風雨。記得當時游冶處。桂底一身香露。神仙只在蓬萊。不知白鶴飛來。乘興飄然歸去,瞋人踏破青苔。
不盡蕭條意,登臨懷抱開。鳥從空翠落,人負夕陽來。流水去何急,孤云招未回。秋心雖易感,秋氣亦佳哉。
千里寒沙遺白骨,一番新鬼哭黃云。偷生同惡終相蔽,安得忠誠達圣君。
四榜狀元逢此日,他年公論定難逃。空令太守提三尺,不見元戎用六韜。元舉何如兼善死,公平爭似子威高。世間多少偷生者,黃甲由來出俊髦。
姑射仙人朝玉皇,玉皇敕賜九霞觴。冰姿殢酒吹難醒,猶自風前倚絳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