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溪晚歸二首 其一
詰曲山阿冒石梯,
聽泉尋竹到招提。
憑闌未遍催歸馭,
可惜溪西更有溪。
詰曲山阿冒石梯,
聽泉尋竹到招提。
憑闌未遍催歸馭,
可惜溪西更有溪。
沿著曲折的山坳攀登陡峭的石梯,聽泉聲、尋竹林,最終抵達寺院。倚著欄桿還未賞盡景色,便被催促登車返回,只可惜溪西還有更幽美的溪流未及探訪。
詰曲:曲折,彎曲。
山阿(ē):山的彎曲處,山坳。
冒:覆蓋,這里指沿著、攀登。
招提:原指四方,后作為寺院的別稱。
憑闌:倚著欄桿。
歸馭:返回的車馬
此詩當為詩人游覽潛溪時的晚歸即景之作。創作于閑暇游賞之際,記錄了登山探幽、臨寺賞景卻因暮色催促返程的片段,反映出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日常雅趣。
詩以“晚歸”為線索,通過登山、尋幽、被催歸的過程,簡潔勾勒出潛溪的幽美景色,表達對自然的熱愛與未竟游興的遺憾。語言質樸流暢,畫面感強,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紀游小詩。
萬壽山前,屹立一亭名槜李,堂陰數畝竹涓涓。空翠鎖風煙。騷人隱士留題詠。紅塵不到蒼苔徑。子瞻三過見文師。壁上有題詩。三塔龍潭,古龍祠下千年跡,幾番殘燬喜猶存。靜勝獨歸僧。陰森一徑松杉直。樓閣層層曜金碧。祈豐禱旱最通靈。祠下暮云生。湖合鴛鴦,一道長虹橫跨水,涵波塔影見中流。終日射漁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長水塔前有奇樹。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幾經游。一掌春波,矗矗鹺帆鬧如市,昔年煙雨最高樓。幾度暮云收。三賢古跡通岐路。窣堵玲瓏插濠罟。荷花裊裊間菰蒲。依約小西湖。粉堞危樓,闌下波光搖月色,金魚池畔草蒙茸。荒圃瞰樓東。亭亭遙峙梁朝檜。屈曲槎枒接蒼翠。獨憐天際欠青山。卻喜水回環。杉閘奔湍,一塘遠接吳淞水,兩行垂柳綠如云。今古送人行。買妻恥醮藏羞墓。秋茂郵亭遞書處。路逢樵子莫呼名。驚起墓中靈。百畝胥峰,道是子胥磨劍處,嶙峋白石幾番童。時有兔狐蹤。山前萬個長松樹。下有高人琴劍墓。周回蒼檜四時青。紅日戰濤聲。一甃幽瀾,景德廊西苔蘚合,茶經第七品其泉。清冽有靈源。亭間梁棟書題滿。翠竹瀟森映池館。門前一水接華亭。魏武兩其名。
山中一夜秋,老屋居然別。丈人不飲酒,共坐看明月。
天地無過墓穴寬,此間最近是陰間。一時恍惚神分處,剝琢如聞鬼扣關。
宦游二十載,喜君清更貧。初攜異鄉子,歸拜故園親。野艇空江晚,梅花小店春。相逢飲椒酒,況值歲華新。
鳥道紆回入,千巖綠樹低。轉留空翠處,少憩石橋西。別澗潺湲瀉,叢林桑扈啼。坐看鳧與鹿,引子過前溪。
鈞天隨演羽衣班,押領盤旋教未閒。只為李郎偷學去,又調新曲別人間。
十八社人五老邊,香爐紫煙誰為然。山光水影江行日,風靜浪平船在天。故里今逢霞外客,孤蓬曾坐月中禪。清吟一為浣塵土,宛對三梁看瀑泉。
彤廷下詔簡賢良,大府新開藝戰場。一道風雷嚴號令,九霄星斗煥文章。求材正合隆天爵,發策應當急歲荒。昨夜雨聲傳數點,爭燒銀燭待新涼。
柳影波光鎖院深,一塵不到市聲沉。多情惟有雙靈鵲,時到庭前送好音。
歲暮洞庭山,知君思浩然。年侵曉色盡,人枕夜濤眠。移棹燈搖浪,開窗雪滿天。無因一乘興,同醉太湖船。除夜在天涯,共君同憶歸。夢中傾壽酒,堂下著斑衣。臘雪通宵舞,梅花到處飛。更堪洞庭宿,愁思倍依依。郡僚方賀正,獨宿太湖棱。階下羞為吏,船中祗載僧。折梅和薄雪,煮茗對孤燈。應笑排衙早,寒靴踏曉冰。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杏苑留題一字行,玉堂收卷亦聯名。流云逝水驚浮世,塵榻虛窗又短檠。詩律看于前日細,宦情尤覺暮年輕。盤江只尺回翔地,肯為臨岐白發生。
我讀萬卷書,識盡天下理。智者渠自知,愚者誰信爾。奇哉閑道人,跳出三句里。獨悟自根本,不從他處起。
龍眠二馬人共誇,連錢青驄白鼻騧。雙韁短絲系枯柳,八蹄寒玉攢輕沙。我疑鄭公抗疏日,天廄雙龍賜遺直。又疑拳毛獅子花,蘭筋權奇皆俊骨。四郊無壘三邊平,汗血謾作千里行。君不見賤工棄置在一蹶,得似身閒飽芻秣。
出門酬一笑,倦讀卷隨拋。水凈風梳發,沙虛鳥布爻。幽花紅未落,古蔓翠相交。得句何嫌晚,歸燈手自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