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子又一體 汲女
柴門之外清江曉。
兩三枝、映竹夭桃小。
斗茗偏忙,澆花趁早。
銅瓶翠綆深深抱。
汲馀閒數雙棲鳥。
坐晴磯、紅上梨渦悄。
窣地許防,有人低笑。
浣衣娘又盈盈到。
柴門之外清江曉。
兩三枝、映竹夭桃小。
斗茗偏忙,澆花趁早。
銅瓶翠綆深深抱。
汲馀閒數雙棲鳥。
坐晴磯、紅上梨渦悄。
窣地許防,有人低笑。
浣衣娘又盈盈到。
柴門之外,清江在晨曉中流淌。兩三枝夭桃,映襯著竹枝,顯得小巧。忙著比試茶茗,早早起來澆花,雙手緊抱著銅瓶和綠色的井繩。打完水后,閑看雙棲的鳥兒。坐在晴日的石磯上,梨渦悄悄泛起紅暈。突然聽到細碎的腳步聲,防備著有人輕笑,洗衣的姑娘又輕盈地來了。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代指簡陋的居所。
夭桃: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指茂盛而艷麗的桃花。
斗茗:比試茶的優劣,宋代流行的飲茶習俗。
翠綆(gěng):綠色的井繩。綆,汲水用的繩子。
晴磯(jī):晴天的水邊石灘。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梨渦:嘴角邊的小酒窩,常形容女子的笑貌。
窣(sū)地:形容腳步細碎、輕緩的聲音。
盈盈: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此詞當為詞人對鄉村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提煉,通過少女晨汲的片段,展現宋代鄉村閑適的生活圖景,反映詞人對平凡生活中詩意的捕捉。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詞人游歷或隱居鄉村時所作。
全詞以“汲女”為中心,通過晨曉汲水、閑觀雙鳥、遇人輕笑等細節,勾勒出鄉村少女的生動形象與質樸生活場景。語言淺近自然,畫面鮮活,展現了宋代詞人對日常生活詩意的獨特詮釋。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