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篇
登泰山,望滄海。
俯視九州,一何慷慨。
仙人王子喬,飄然遇云端。
手把十尺芙蓉,灝氣六月生寒。
嗟彼下土何啁啾,昨日綠發今白頭。
胡不服食求大道,永與元氣相為仇。
海風蕭蕭吹海雨,海若揚旗,靈鼉擊鼓。
仙人一去冉冉兮不可攀,遺我一粒之金丹。
登泰山,望滄海。
俯視九州,一何慷慨。
仙人王子喬,飄然遇云端。
手把十尺芙蓉,灝氣六月生寒。
嗟彼下土何啁啾,昨日綠發今白頭。
胡不服食求大道,永與元氣相為仇。
海風蕭蕭吹海雨,海若揚旗,靈鼉擊鼓。
仙人一去冉冉兮不可攀,遺我一粒之金丹。
登上泰山之巔,極目遠眺蒼茫的大海。俯瞰華夏大地,心中涌起多么豪邁的情感。傳說中的仙人王子喬,輕盈地出現在云端。他手持十尺高的芙蓉花,浩渺的清氣讓六月也生出寒意。可嘆下界凡人為何如此喧鬧,昨日還是黑發如今已變白頭。為何不修煉服食追求大道,卻永遠與天地元氣相悖?海風蕭蕭吹起海上的雨幕,海神舉起旗幟,靈鼉擊起戰鼓。仙人漸漸離去難以攀附,卻留給我一粒珍貴的金丹。
九州:中國古代劃分的九個大區(如冀、兗、青等),代指華夏大地。
王子喬:神話中的仙人,周靈王太子,傳說得道成仙,常乘鶴往來。
灝氣:同“浩氣”,指浩大的自然之氣或天地正氣。
啁啾(zhōu jiū):原指鳥雀鳴叫,此處形容凡人喧鬧紛擾之聲。
綠發:烏黑的頭發,代指青春年華。
服食:道家修煉方法,指服用丹藥或草藥以養生修仙。
海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神。
靈鼉(tuó):即揚子鱷,其皮可制鼓,此處指神化的靈物。
金丹:道教術語,指用礦物煉制的丹藥,認為服之可長生不老。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為詩人登臨泰山時,觸景生情,結合對人生易老的感慨與對仙人世界的向往而作,或受道教文化影響,借游仙主題抒發超脫之志。
全詩以登泰山望海起興,由現實之景轉向神話之境,通過凡人的喧鬧短暫與仙人的永恒超脫對比,表達了對大道長生的追求。詩風豪邁奇幻,融合自然與神話,是游仙詩的典型之作。
世人期公淺,云是真謫仙。愿公老臺鼎,白首冠貂蟬。為之乃固有,弗為愈知賢。清風不可挹,高高薄云天。
遮邊翠匝,落花數點添幽靜。乘興。載畫筆、商量探奇勝。披圖問去處,擁笠遮前徑。風勁??醇印⒑ㄔ嚬峦?。西山在望,絕險如懸隥。蒼秀境。斂斜陽、霞絢半空映。路隔雙灣,晚濤雪冷。帆影葉葉,與鷗同迥。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云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游,今彌陀。
一詔群公起,移山四海聞。因知丈夫事,須佐圣明君。白酒全傾甕,蒲輪半載云。從茲居諫署,筆硯幾人焚。
抗論中朝猶在耳,鳴弓仇敵已臨城。王都竟失金湯固,朝士方貪雀鼠生??犊怀葕^節,華戎終古共知名??上Ч俪紓魏?,蕭蕭華發盡垂纓。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至人孰可測,跨世富英量。千齡遘治運,萬古真遐想。三臺接布武,萬乘拱函丈。辭榮明光殿,乞身青天上。
全村干勁郎尤足。與儂并比儂非獨。挑擔上山頭。新歌時唱酬。山高千百疊。云與山相接。追過白云顛。郎先儂更先。
日落浦風急,天低野樹昏。孤舟依淺渚,秋月照征人。家國嗟何在,乾坤渺一身。夜闌不成寐,撫劍獨愴神。
詩人作事例迂疏,才見佳山擬卜居。湖海歸來馀一鍤,買山生計竟何如。詩囊劍術走風塵,要買桑麻二頃春。可笑田連阡陌者,元非識字讀書人。
自從玉帛交殊域,一見寒盟為隱憂。亂相方虞鄰國難,廟堂誰聽徙薪謀。義如杞殖仍忠壯,識比申胥不怨尤。松柏蕭蕭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至人本無我,與世初無方。彊從金鑾游,聊用示行藏。忠清秉全德,日月可爭光。振衣千載上,臨世濯滄浪。
日出雪蹬滑,山枯林葉空。徐尋屈曲徑,竟上最高峰。村市沉云底,江帆走樹中。海門潮正涌,我欲挽強弓。
禍基媒孽自燕秦,抗議如公有幾人。軍旅未聞焉用試,豺狼不噬豈宜親。求魚緣木謾蠹國,曲突徙薪翻殞身。才大言深古難用,忠良千載恨常新。
貌得人間真乘黃,曹將軍后有韋郎。奚官牽挽猶西望,似憶春風苜蓿長。紫蠟團心栗玉松,荼蘼香色似同宗。因思弄蕊攀條處,花刺勾人曉露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