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詩十九首 其十四 黃河紀遇
粵客自南來,
吳儂從北下。
解后黃河邊,
蹤跡兩相訝。
問我歸何遽,
問爾行何暇。
同是公車人,
不及公車罷。
此時長安客,
闐隘舉子舍。
豈知風波間,
有此閒晝夜。
于彼為桎械,
于我如放赦。
難進而易退,
聊用解嘲罵。
粵客自南來,
吳儂從北下。
解后黃河邊,
蹤跡兩相訝。
問我歸何遽,
問爾行何暇。
同是公車人,
不及公車罷。
此時長安客,
闐隘舉子舍。
豈知風波間,
有此閒晝夜。
于彼為桎械,
于我如放赦。
難進而易退,
聊用解嘲罵。
廣東的游子從南方歸來,吳地的旅人自北方南下。我們在黃河邊偶然相遇,對彼此的行跡都感到驚訝。他們問我為何如此急切地歸鄉,我問他們為何有閑暇出行。原來都是赴京應試的舉子,卻還沒等到科舉結束。此時長安城中的應考者,早已擠滿了客舍。他們哪里知道,在這旅途的風波里,我倒得了閑適的日夜。對他們而言這是束縛的枷鎖,對我來說卻如獲赦免般輕松。進仕艱難而退隱容易,姑且用這些話來自我解嘲吧。
粵客:指來自廣東的作者自指,李流芳祖籍安徽,長期寓居嘉定(今屬上海),此處或泛指南方游子。
吳儂:吳地的人,此處指來自江浙一帶的旅人。
解后:同“邂逅”,偶然相遇。
公車人:漢代用公車接送應舉士人,后代指赴京應試的舉子。
闐(tián)隘:擁擠、充滿。
桎械(zhì xiè):腳鐐手銬,比喻束縛。
放赦:赦免釋放,此處指擺脫束縛。
此詩為明代文學家李流芳《南歸詩十九首》組詩之一,約作于其多次應試未第、南歸途中。作者在黃河邊偶遇北上應試的舉子,對比自身退隱的閑適與他人奔赴仕途的急切,有感而發。
詩通過黃河偶遇的細節,以“公車人”的共同身份為紐帶,對比應試者的擁擠束縛與歸人的閑適自由,含蓄批判仕途艱辛,表達退隱之樂。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是李流芳“真性情”詩風的典型體現。
水國無歸夢,年來帝澤深。
梵書翻宋語,道論變吳音。
靜室清香凝,閑庭古樹陰。
玉華前事在,高跡許誰尋。
御榜今朝至,見名心始安。
爾能俱中第,吾遂可休官。
賀客留連飲,家書反復看。
世科誰不繼,得慰二親難。
秋景澄清物象希,山家沈寂俗難齊。
常聽嶺瀑連云瀉,時有林猿隔岫啼。
月黑笈明靈武動,夜寒囊破蹇驢嘶。
此身已脫人間世,贏得煙蘿自在題。
不得天涯信,相思對景濃。
驚飇吹落葉,殘日在遙峰。
照水魚村火,沈煙野寺鐘。
幽懷向誰說,靜立自搘筇。
無言隱幾閉松扃,萬古襟懷獨自靈。
點筆時研三卷篆,彈冠嘗動一簪星。
青童去撅南山木,野客來尋北帝經。
天道不須窺牖見,滿門山岳自青青。
江墅幽居好,谿山數里長。
徑通茶塢綠,門枕橘園香。
藉石還勝榻,聽松不讓簧。
閑游驚里巷,自作隱淪裝。
庭木西風動,閑軒落葉稠。
夢回霜月曉,信斷海山秋。
道性歸無念,孤吟已絕愁。
況疏林下約,煙水路悠悠。
諸祖參尋徧,消搖髪未華。
舊房扃海外,孤跡寄天涯。
琢句秋窗月,觀空晚砌華。
時來說高趣,終去隱煙霞。
鄭聲淫復蕩,魯受齊人歸。
古樂和且正,翻使文侯睡。
佞言耳樂聞,直道心翻忌。
唯知任所好,何曾顧顛墜。
古樂與鄭聲,邪正宜留意。
車聲日日碾紅埃,何事良人獨未回。
苔鎖洞房書久絕,月明深夜雁空來。
寒侵竹葉難成醉,塵暗菱花更懶開。
杳想法云山不知處,夕陽頻上最高臺。
路入青青數里松,上方樓閣一重重。
千尋練掛雙流瀑,六曲屏開四面峰。
幽鷺獨翹藏翠竹,啼猿相對答疏鐘。
留連不忍催歸騎,回首斜陽煙霧濃。
奧域靈區存物外,獨標臺嶺為絕槩。
掩勝潛奇列作屏,堆青寫碧深如黛。
彤霞暖影生巖壁,香桂茂陰籠蘚石。
赤松子也浪虛閑,白道猷兮太輕擲。
曹溪有叟歸其中,風從虎兮云從龍。
乘興正值二三月,坐斷還依千萬峰。
花飛飛,日遲遲,清飚????吹無時。
玲瓏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誰敢窺。
窺來須得乾坤眼,照古騰今謂非間。
若能此去副全提,開發人天有何限。
寥寥塵跡遠,禪外動閑思。
水國人歸后,秋軒月白時。
鳴蛩藏壞壁,幽鳥立寒枝。
獨坐誰相問,微吟鑷病髭。
庭木凝秋色,依依廢苦吟。
來書江上絕,幽夢雨中深。
水鳥閑窺硯,窗燈冷照琴。
誰矢此時興,華髪暗相侵。
家指西陵外,滄波去幾程。
獨行山雪下,孤泊夜潮生。
問路寒林迥,移舟宿雁驚。
到逢天竺客,為話別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