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同何似公伍國開有開暨仁伯弟定國安國侄駝山尋梅賦
昔曾京國看梅樹,盤里疏條映雪清。一枝兩枝移近案,四筵賓客酒同傾。爾時作客空相憶,夢魂幾越駝山側。驛使迢遙書寄稀,羅浮月冷無消息。
自從休沐返林邱,賞心還逐舊同游。同游多住梅花畔,千花萬花開隴頭。
地無凍雪香風暖,近臘沖寒枝亂抽。與君攜斗酒,日暮訪山門。命酌梅花下,繁香撲酒尊。
花神莫笑歸來客,芳尊無恙對芳園。年年花事看仍好,及此同游人未老。少壯幾何已及強,寧得看花還草草。已愁飄落晚風欺,莫更前溪長笛吹。
昔曾京國看梅樹,盤里疏條映雪清。一枝兩枝移近案,四筵賓客酒同傾。爾時作客空相憶,夢魂幾越駝山側。驛使迢遙書寄稀,羅浮月冷無消息。
自從休沐返林邱,賞心還逐舊同游。同游多住梅花畔,千花萬花開隴頭。
地無凍雪香風暖,近臘沖寒枝亂抽。與君攜斗酒,日暮訪山門。命酌梅花下,繁香撲酒尊。
花神莫笑歸來客,芳尊無恙對芳園。年年花事看仍好,及此同游人未老。少壯幾何已及強,寧得看花還草草。已愁飄落晚風欺,莫更前溪長笛吹。
從前曾在京城觀賞梅樹,盤中的稀疏枝條映襯著雪色清新。一兩枝梅枝移近幾案,四周賓客共飲美酒。那時客居他方只能空自追憶,夢魂幾度飛越駝山之側。驛使路途遙遠書信稀少,羅浮山月色清冷再無消息。自休假返回山林隱居,賞心樂事仍與舊友同游。舊友多住在梅花旁,千萬朵梅花開滿山坡。此地沒有凍雪,香風溫暖,臨近臘月,寒梅沖破嚴寒抽枝綻放。與君攜酒,日暮時分探訪山門。在梅樹下飲酒,濃郁的花香撲向酒樽。花神莫笑歸來的客人,美酒尚在,正與芳園相對。年年花事依舊美好,此時同游之人尚未衰老。少壯時光幾何,已到四十歲,豈能再草率看花。已愁梅花被晚風吹落,莫再讓前溪的長笛吹奏離曲。
京國:京城。
疏條:稀疏的梅枝。
四筵:四周的席位,指宴席上的賓客。
休沐:古代官員例假,此處指辭官或休假。
林邱:山林隱居之地。
隴頭:山坡。
山門:山的入口,此處指駝山梅樹所在處。
尊:同“樽”,酒杯。
強:強仕之年,指四十歲(《禮記》“四十曰強,而仕”)。
草草:草率、隨意。
長笛吹:暗用《梅花落》笛曲典故,常引發離愁別緒。
詩中提及“休沐返林邱”,推測為詩人辭官或休假期間,與何似公、伍國開等友人及親屬(仁伯弟、定國等)同游駝山尋梅時所作。創作時詩人暫離官場,寄情山水,與舊友相聚賞梅,借梅抒懷。
全詩以“尋梅”為線索,串聯昔年京城賞梅的回憶與今日駝山同游的實景,既展現梅花的清雅之美,又傳遞與親友相聚的溫馨。通過“少壯已及強”“愁花落”等句,隱含對時光易逝的感慨,于閑適之中見深沉,是一首情景交融、情感真摯的詠梅紀游詩。
悠悠萬里道,送送三江口。惜與所知別,行行重攜手。兩載返衡門,連旬接杯酒。既能諒迂愚,幸不棄衰朽。云壑方倦棲,世路復纏糾。揮袂謝鄉閭,勸駕勞親友。停舟日將夕,晤語不能久。惟有南山松,可喻固窮守。臨別枉情贈,欲報慚瓊玖。
遠游濟伊洛,秣馬度清漳。邯鄲饒美女,艷色含春芳。鼓瑟未成曲,踏屣復翱翔。我本游客子,情愛在淮陽。新知誰不樂,念舊苦人腸。
生是幽燕客,能無慷慨心。風云思際會,世事入沉吟。大海波瀾動,長城歲月侵。扶桑東望處,冷日正蕭森。
臺書旌獎及儒官,鼓舞斯文聳眾觀。捧檄未同毛氏喜,向人羞擬貢彈冠。雨馀庭草還無恙,秋霽云山尚耐看。點檢平生男子事,受恩容易報恩難。
蚤年應招覲楓宸,歸向山中臥白云。高節能同徐孺子,清名足繼杜徵君。巖梅老去春何在,墓草荒來路莫分。江海諸生情最切,不堪聞訃淚紛紛。
納節歸來萬念荒,祗殘清感渚宮傍。能從蜀肆沽醽醁,為有梁園賜鹔鹴。忽爾佩蘭貽帝子,可還乘雨報君王。襄江正是沾恩地,流到中吳始見長。
相知良獨難,相見復何期。朱明曜南流,浮云莽西馳。蕭艾變芳草,青黃悲素絲。眾人憫好修,貞心重隨時。矢歌不能長,愛子千金軀。
諸生久候綠蘿溪,遙向先生為指迷。須信無中還覓有,欲窮高處更從低。源頭潑潑千年在,夢里惺惺幾個提。解得此機高駐足,真成凡圣隔云泥。
梁園春事近如何,風雨池臺入夢多。花壓闌干三徑好,求羊無日不相過。
蘚滿瑤階綠作茵,春來纖履步芳塵。玉兒身去蒼煙暮,零落金蓮不見人。
滴滴寒聲攪夜眠。行云似與楚山連。百川到底終歸海,一水元來不護田。□□□,□□□。□□□□□□□。□□□□□□□,□□□□□□□。
威權自與轉輸同,仆從衙庭事事雄。十郡山河關職務,一門忠孝是家風。圖書半在仙舟里,碑板多留禹廟中。閑想春堤游賞處,桃花浪照舞筵紅。
月曉風清墮白蓮,世間無物敢爭妍。如何今夜峰頭雪,撩得新詩續舊篇。
七萌香車五華旆,黃犢遙遙出花外。
去家一宿六十里,便作良辰客異鄉。覓得菖蒲未成飲,午馀山店索杯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