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端午閨詞四首 其三
靈符飐上香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元綃半捻裹蜘蛛。
燈前笑把檀郎蹴,誰道諸般毒。東家蝴蝶過西家,多恐薄情心性劣于他。
靈符飐上香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元綃半捻裹蜘蛛。
燈前笑把檀郎蹴,誰道諸般毒。東家蝴蝶過西家,多恐薄情心性劣于他。
端午的靈符在風中輕顫,飄來濃郁的香氣,繡著虎紋的發釵靜靜垂在鬢邊。守宮砂、蜥蜴干、粉飾的蟾蜍這些避邪之物,還剩半卷黑綢裹著蜘蛛。燈前笑著輕踢情郎,誰說這些都是毒物?東家的蝴蝶飛到西家,只怕你這薄情心性比它更差。
飐(zhǎn):風吹動,顫動。
繡虎:刺繡的虎形頭飾,端午有佩戴虎形飾物驅邪的習俗。
守宮:指守宮砂,古代用蜥蜴制成的紅色顏料,用于標記女子貞潔;蜥蜴、粉蟾蜍:均為端午常見的避邪之物。
元綃(xiāo):黑色薄綢;半捻:半卷。
裹蜘蛛:端午有以蜘蛛結網占巧的民俗,認為網形圓正為吉。
檀郎:對情郎的親昵稱呼;蹴(cù):輕踢。
諸般毒:指上文守宮、蜥蜴、蟾蜍、蜘蛛等被傳統視為有毒或具特殊象征的生物。
東家蝴蝶:比喻用情不專、輕浮易變的男子。
此詞為‘端午閨詞’組詩之一,當創作于端午時節。作者聚焦閨中女子視角,結合端午掛靈符、戴虎飾、占蜘蛛等民俗,展現古代女性端午的生活場景與情感狀態,反映傳統節日中私密的閨閣文化。
全詞以端午民俗為背景,通過靈符、繡虎等細節勾勒節日氛圍,借‘笑蹴檀郎’的互動與‘蝴蝶薄情’的調侃,刻畫女子嬌憨可愛的形象,將民俗描寫與情感表達巧妙融合,兼具生活氣息與文學趣味。
骨肉相離舊業荒,一心何忍去歸娼。淚垂玉箸辭官舍,步斂金蓮入教坊。覽鏡幸無傾國色,向人休學倚門妝。春來雨露寬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
圣賢君相繼虞唐,問罪戎夷復故疆。不得一軍提將印,漫來淤地閱堤防。
春至景漸暄,舟行日堪玩。矧抱昔人心,而懷斯世嘆。平陂互倚伏,今古如宵旦。石門雖夙游,風物亦殊觀。積峽啟奔流,平沙衍高岸。帆回斷飆急,棹去馀萍散。融融出渚云,役役將歸雁。卷舒寧自期,寒暑為誰換。浮生貴不朽,金石有銷爛。仰羨樓船人,英聲烜西漢。
何處吟詩好,詩吟春水船。一篙新漲碧,滿眼野花然。不藉推移力,長游自在天。此時無所詠,孤負是青年。
不效劉琨舞,聞雞乍起時。月移花外影,句續夢中詩。香燼金猊冷,風清玉漏遲。宵深憐袖薄,蘭露濕階墀。
行向最高處,惟將物色參??こ且浪挐?,地勢轉東南。對景身垂老,題詩興欲酣??赡芮鍟猿?,四面有晴嵐。
我不會兮不如你,達磨當門缺兩齒。滿堂無限白蘋風,明明不自秋江起。我不會兮不如你,堪笑千花生碓觜。善財謾說百城游,何曾踏著自家底。
茸茸芳草煙籠碧。又逢春色。落花啼鳥已銷魂,忍更作、天涯客。階下苔生行跡。斷無消息。小樓一夜雨和風,都吹入、凄涼笛。
大道有端倪,真人得其竅。鑿破混沌心,各擅平生妙。娥娥南社徒,嬉春恣奇緲。變化若有神,一一盡窮肖。而我獨好奇,化作美人妙。羅裙六幅裁,拈花睇微笑。以此不壞身,幻為天花繞。吁嗟造物心,眾生亦微藐。蟲臂與鼠肝,隨形赴所召。斷鶴而續鳧,其名為詭吊。吁嗟南社徒,游戲亦夭矯。紛紛濁世中,而目誰能嘵?盜蹠而孔丘,衣冠虛其表。臧獲即侯王,貴賤本同調。況值春光和,萬物各震曜。寫此春人圖,收作春詩料。我亦圖中人,題圖發大笑。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滿將春色盛。仙佩鳴。玉佩鳴。雪月花中過洞庭。此時人獨清。
才下東峰巔,又上西山頂。人或笑其勞,吾自厲吾猛。細路循巖{贅山},登頓披榛梗。鳥鳴林壑幽,犬吠林塢靜。過澗時低頭,攀崖還引領。流泉足底鳴,激石聲作哽。曲磴盤環環,平梁橫侹侹。行行且復休,小坐據高嶺。南望海天闊,晴空開萬頃。城郭帶斜陽,白沙接溟涬。四山紅葉紅,更比春光靚。傍晚尋路歸,十步九換景。童冠共陶然,歌吟忘路永。到寺日已沈,夜游還燭秉。寓內多名山,焉能遍游騁。人苦不得間,蓬萊在人境。
廣莫澹含煙,閒曠饒逸趣。高飛鳥入云,彌望天低樹。策蹇向山寺,搖鞭指樵路。溪邊花欲然,略彴橫前渡。
尋芳空茂木,斗草得幽蘭。歌舞纖絺健,嬉游玉佩珊。
青云明日羨翻飛,應念陶家獨掩扉。君最往還知五柳,何曾送客解依依。短褐憐君又遠游,如今白璧好誰酬。座中楚客曾三獻,才說連城淚已流。老去看花上苑春,憐君不厭草堂貧。預知猿鶴愁無主,更屬南憐臥病人。
福曜高懸照一同,槎江紫氣滿天東。驊騮踠足旋丘垤,威鳳回翔集棘叢。撫字催科書上考,歸俘獻馘策元功。山城久矣勞仙令,佇見飛鳧入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