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歌
曲江風日竟如何
碧樹紅云傍海多
春暖瑤階留舞鶴
吟成白雪雜鳴鼉
高堂會見重生齒
舞袖新裁舊賜羅
石氏里門應卻騎
秦朝源水更通波
天邊曉日牙緋近
浦上靈風彩鹢過
真有神仙居陸地
愿將勛業帶黃河
遙持寶鏹臨桑梓
重拜鸞封照薜蘿
綺席味甘羅海錯
軟輿春暖擁雕戈
還憑鼎養供期耄
不負庭趨費琢磨
我亦有親歸未得
因君聊賦曲江歌
曲江風日竟如何
碧樹紅云傍海多
春暖瑤階留舞鶴
吟成白雪雜鳴鼉
高堂會見重生齒
舞袖新裁舊賜羅
石氏里門應卻騎
秦朝源水更通波
天邊曉日牙緋近
浦上靈風彩鹢過
真有神仙居陸地
愿將勛業帶黃河
遙持寶鏹臨桑梓
重拜鸞封照薜蘿
綺席味甘羅海錯
軟輿春暖擁雕戈
還憑鼎養供期耄
不負庭趨費琢磨
我亦有親歸未得
因君聊賦曲江歌
曲江的風光究竟怎樣?綠樹與紅云依傍海邊如此繁多。春日和暖,玉階邊停留著起舞的仙鶴;吟成高雅的《白雪》之曲,夾雜著鼉鼓的鳴響。高堂之上可見人口重新增長,舞袖新裁,用的是從前皇帝賞賜的羅衣。石崇里門前應退去車馬,秦朝的源頭之水更暢通波流。天邊破曉的太陽離朱紅的牙旗很近,水濱靈風吹過畫有彩鹢的船只。真有神仙居住在陸地之上,愿將功勛業績與黃河同存。遠遠持著錢財回到家鄉,再次拜受皇帝的封誥,映照在薜荔女蘿之間。華美的宴席上品嘗著來自大海的珍饈,溫暖的春日里軟轎簇擁著雕刻的戈矛。還需依靠鼎食奉養以期待高壽,不負承訓于庭前的精心琢磨。我也有親人卻歸鄉不得,因你而姑且寫下這《曲江歌》。
瑤階:玉砌的臺階,形容階砌華美。
白雪:代指高雅樂曲,典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的《陽春》《白雪》。
鳴鼉(tuó):鼉鼓的聲音,鼉即揚子鱷,其皮可制鼓。
重生齒:指人口增加,生齒即人口。
石氏里門:用晉代石崇典故,石崇豪富,里門指里巷之門,此處或指退隱。
牙緋:牙旗與緋色官服,代指官員儀仗。
彩鹢(yì):畫有鹢鳥的船,鹢為水鳥,古代船畫鹢以壓水神。
寶鏹(qiǎng):錢幣。
鸞封:皇帝的封誥,因用鸞鳥為飾故稱。
海錯:海產的各種珍味。
鼎養:以鼎器奉養,指孝養父母。
期耄(mào):指高壽,期頤(百歲)與耄耋(八九十歲)。
庭趨:指子女承父訓,典出《論語》中孔子子孔鯉“趨而過庭”。
此詩或作于作者參與曲江宴飲之時。曲江為唐代長安勝景,多文人雅集。詩中提及‘遙持寶鏹臨桑梓’‘我亦有親歸未得’,或為作者在外任職,借宴飲之機抒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同時展現對當前生活的感慨與對孝養的重視。
全詩以曲江風光為引,鋪陳宴飲之盛、神仙之想,最終落于歸鄉不得的愁緒,情感由樂轉思,結構嚴謹。既展現了曲江的繁華與雅致,又隱含個人情思,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與對生活的深刻體悟。
遙山層疊海云開,浴鷺飛鷗自去回。 春水茫茫天不盡,片帆浮動碧空來。
湖上芙蓉近小舟,曉來清淚對花流。 吳州客自傷長夜,不為西風怨早秋。
百結襕衫破幞頭,年年落第出神州。 卻因一只穿楊箭,臨老來封馬上侯。
蕙帳煙凝晝掩關,落花時節雨闌珊。 客來驚起還鄉夢,繞屋春風綠樹寒。
往事明明是夢中,發霜那有舊形容。 客床對臥秋深雨,聽得鄰僧半夜鐘。
北山松粉落輕黃,濯雨蝦須麥吐芒。 槐火石泉寒食后,十分春事屬農桑。
學呆,妝癡,誰解其中意?子規叫道不如歸,勸不醒當朝貴。閑是非,子心無愧。盡教他爭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
窗低蘆葦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綸,游魚不須避。
破篋猶存舊賜香,輕將魂夢別昭陽。 只知鏡時春難駐,誰道人間夜更長。 父母家貧容不得,君王恩重死難忘。 東風二月垂楊柳,猶解飛花入苑墻。
渠本宣州人,生緣在寧國。 前不尊釋迦,后不敬彌勒。 家貧無飯噇,出家去投佛。 行腳走諸方,江南遍江北。 才參臨濟禪,便作白拈賊。 眼里有瞳人,肚中無點墨。 還如破阿師,說得行不得。
碧洞青崖著雨,紅泉白石生寒。朅來十月九湖山。人笑元郎太漫。 絕壑偏宜疊鼓,夕陽休喚歸鞍。茲游未必勝驂鸞。聊作湖南公案。
山為驪龍盤,谷作驪龍腮。 珠樹存其間,誰采明月來。 何須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出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銀鉤慣學君王帖,寶軫頻聽淑女琴。 更與六宮循節儉,釵頭不綴辟寒金。
木鐸揚寬詔,云翹舞化風。 垂衣金殿里,圣德與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