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搗衣
悄倚繚垣陰,驀聽誰家響暮砧。不是此聲聽不得,關心。自惜離愁萬種深。
夜夢別秋衾,趁了西風返故林。滿巷砧聲都一樣,沈吟。黃葉村扉那處尋。
悄倚繚垣陰,驀聽誰家響暮砧。不是此聲聽不得,關心。自惜離愁萬種深。
夜夢別秋衾,趁了西風返故林。滿巷砧聲都一樣,沈吟。黃葉村扉那處尋。
靜悄悄倚著環繞的墻垣陰影,忽然聽到不知誰家的晚砧聲響起。并非這聲音聽不得,實在是它最牽動人心。只可惜自己離愁萬種,深沉難遣。秋夜夢別錦衾,乘西風欲返故鄉。滿巷的砧聲都如此相似,我沉吟著:那黃葉覆蓋的村莊柴門,該到何處尋找?
繚垣:環繞的墻垣。
暮砧(zhēn):傍晚搗衣的聲音。砧,搗衣石,此指搗衣聲。
秋衾(qīn):秋天的被子。
故林:故鄉,代指家鄉。
村扉:村莊的柴門。
此詞當為客居他鄉時所作。秋夜獨處,耳畔傳來搗衣聲(古人秋時搗衣多為寄遠,常觸發歸思),勾起詞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遂借搗衣主題抒發羈旅之愁與懷歸之心。
全詞以‘搗衣聲’為線索,上片寫聽砧生愁,直述離愁之深;下片寫夢歸難尋,以‘黃葉村扉’的模糊意象收束,余韻悠長。主題聚焦思鄉懷人,情感真摯,藝術上善用細節與意象傳情,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抒情小令。
謫仙去已久,千古廬山空。唯留瀑布水,依舊懸長虹。美人抱良質,價重連城璧。心同秋水清,氣與晴云逸。結屋廬山邊,讀書知幾年。逍遙明月下,嘯詠涼風前。長吟謫仙詩,還繼謫仙興。五老削青天,芙蓉插明鏡。朅來從宦游,空憶廬山秋。九江可攬結,飛夢過江州。
淳風布政常無欲,至道防人能變俗。求仁義急于水火,用禮讓多于菽粟。屈軼無佞人可指,獬豸無繁刑可觸。王道蕩蕩用無為,天下四人誰不足。
別后懷人水一方,歸來寧似客衣裳。江山異地曾留賦,花木還家漸向陽。鞭弭代興盟有主,風塵游倦思偏長。同聲海內如君幾,誰許詩名附雁行。
香暖透春肌,滿眼新嬌睡起遲。燕子不來三月盡,依依,手撚殘花玉一枝。風裊鬢云垂,無限閑愁隱翠眉。好夢不成春自去,相思,只有青團扇子知。
指頭淡出遠山春,怒發沖翻漉酒巾。有骨豈堪還作吏,不知束帶是何人。
松枝人不折,一一鶴巢成。山翠一天濕,江聲兩岸平。無多芳草路,不畏鷓鴣聲。心逐霜鐘去,迢迢雁翅城。
萬里春風二月花,十年塵土一烏紗。惟將素節酬知己,豈有黃金買歲華。愁邊熟食無煙火,江上堅城有鼓笳。憶我舊游如昨日,繡簾青舫越天涯。
江湖五月南風生,北船遲滯南船行。南人多在北船上,日日思家萬里情。起來搔首與天語,愿得廣莫良風至。人皆笑我違天時,我愿彼蒼從人意。韓子訟詞苦無端,鄭弘隆德終能濟。寄奴登舟風亦轉,坡老擲珓風亦還。宮亭之神分上下,個個使船郊使馬。風兮風兮聽我語,從我之意解人苦。晨轉北兮暮轉南,兩兩平分誰惱汝。
曾看竹馬聚兒童,空想登龍有路通。南國甘棠公奭去,中原禮樂孔明終。白泉自照青山色,黃鶴空聞玉篴風。炎瘴只今歸帝德,伏波不數漢時功。
干聳邊云古,枝斜獨馬行。頻年不出塞,但有柳縱橫。薄暮風傳角,方春雨洗兵。呼韓歸質日,攀折贈長征。
歡游成逝波,盛華落殘照。每憶清池游,幽魂夜相吊。與君攜手時,云林正清妙。天空露光動,襟衫見高調。及來愁病侵,瘦骨冰棱峭。君如鏡中花,獨向春光笑?;拇寰莆侗?,沉憂何時療。日色不入夢,高星凍青耀??罩σ魉L,永夜興悲嘯。嵯峨金張第,忽成野田燒。安得明月中,長見君年少。
自古中興用實才,正資賢哲共圖回。若為清禁挽不住,亦效衰翁歸去來。幸有江水供笑傲,更邀風月與徘徊。得閒莫惜頻相過,伴我樽前笑口開。不須細細說行藏,四十年來夢一場。我得放歸心已足,君能勇退道尤光。閒中倍覺林泉好,鬧里誰知日月長。我已與君成二老,更將一節起吾鄉。
窗格瑩瑩雪半遮,卷簾風起蠟頭斜。強入寐,不嗟呀。今宵也許夢梅花。
天馬飛來不苦難,云屯萬騎開元間。太平有象韓生筆,曾見真龍如此閒。
巽嶺直下梅家店,福祿難過丑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