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桃花二首
天上仙人休擲火,塵中道士莫燒香。可憐絳雪渾無賴,一簇千枝對草堂。
莫向蓬蒿恨不遭,夢魂曾釣海山鰲。當時不合輕仙事,惆悵靈風滿碧桃。
天上仙人休擲火,塵中道士莫燒香。可憐絳雪渾無賴,一簇千枝對草堂。
莫向蓬蒿恨不遭,夢魂曾釣海山鰲。當時不合輕仙事,惆悵靈風滿碧桃。
第一首:天上的仙人請別投擲火種,塵世間的道士也莫要焚燒香火。可愛的桃花如絳雪般爛漫無拘,千枝萬朵簇擁著對面的草堂。第二首:不要在蓬蒿間怨恨未遇佳境,我的夢魂曾垂釣過海山的巨鰲。當初不該輕易輕視仙凡之事,如今惆悵于靈風滿拂的碧桃。
絳雪:比喻桃花,因桃花色紅如絳,飄落似雪。
無賴:此處為可愛、爛漫之意,含親昵的反語。
蓬蒿:雜草,代指平凡或被忽視的環境。
海山鰲:傳說中負載海上仙山的巨鰲,出自《列子·湯問》。
靈風:仙風,傳說中仙人所乘之風。
碧桃:神話中仙人種植的桃樹,花色碧麗,象征仙緣。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孤山為杭州名勝,多文人游賞題詠。推測詩人游孤山見桃花盛開,觸景生情,由桃花聯想到仙凡之境,或借‘莫燒香’‘輕仙事’等句,暗喻對世俗紛擾或自身過往選擇的反思,創作時當有對自然之美與人生際遇的雙重感悟。
《孤山桃花二首》以孤山桃花為引,將自然景觀與神話想象結合,既描繪桃花爛漫之景,又通過‘海山鰲’‘靈風碧桃’等意象,抒發對仙凡之事的追悔與感慨。詩歌虛實相生,情感含蓄,展現了詩人對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深層思考。
潯陽南上不通潮,卻算游程歲日遙。明月斷魂清靄靄,玉人何處教吹簫。
人子勤于孝,無時志不存。夜來安寢息,早起問寒暄。
蘆臺城畔艤樓船,乾雨爭飛二月天。碎玉有聲寒漏外,散花無數夜燈前。殊非梁苑開樽日,只當山陰返棹年。怪底搜腸無杰思,蹇驢不是灞橋邊。
綿綿遐緒,明昭載融。漢德未遠,堯有遺風。于穆皇祖,永世克隆。本支惟慶,貽厥靡窮。
脩禊蘭亭會,群賢跡已陳。風期隨所遇,今昔每相尊。興感故山暮,暢懷流水春。快然一俯仰,趣舍異時人。
須發五分白,相看倍愴然。死吾元有命,窮子定非天。蓬轉甘今日,絲懸憶去年。遙憐清夜夢,亦墮白鷗邊。
蕩蕩巍巍堯舜前,一丘惟見柏森然。后來秦漢何堪數,跋扈飛揚得幾年。乾德年中初一新,頹垣破瓦委荊榛。興亡舉墜干戈際,閒暇方知國有人。
太學賢名眾不如,九峰歸省老尚書。才華獨擅三都賦,門閥重高駟馬車。吳苑天寒收橘柚,松江霜落薦鱸魚。遙知彩服趨庭后,讀盡家藏萬卷馀。
壓酒長思鎮朔樓,鈿箏低按小云州。樽前亂落鵝毛雪,半為天寒駐紫騮。
雨過花朝景物新,滿林紅紫伴閒身。提壺鳥唱宜春曲,載酒門迎跨鶴人。渭水絲綸聊把釣,漢家黃綺未稱臣。丹爐剩有千金藥,誰信先生四壁貧?
獨上西樓看夕陽,遙峰暮色正蒼蒼。原邊落葉秋風早,城上歸人古道荒。流水只今通漢沔,白云何處望荊襄。麗譙依舊滄江上,笳鼓凄清獨斷腸。
勝日尋芳到虎邱,踏春艷冶賽風流。金貂俠客悲遺跡,翠袖游人簇繡毬。芳草萋萋歌舞地,長江浩浩帝王州。興亡今昔何須問,且向樽前數刻留。
深冬一夜六花飛,曉氣沖寒酒力微。野馬漫空同白戰,仙禽何處認巢歸。皚皚冬日埋周道,片片隨風上客衣。莫訝南窗僵臥久,從來車馬到門稀。
幾年列植擅清芳,今日標題始作堂。遠向松岡分老蔭,近于菊畹借寒香。地雖未離人間世,心已全然物外鄉。最好夜來清絕處,飛霜帶月下南塘。
西湖荷葉綠盈盈,露重風多蕩漾輕。倒折荷枝絲不斷,露珠易散似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