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江鄭堂募梓圖四首
破屋寒檠自著書,書多金少計何如?畫師代覓求金術,手寫新圖仿募驢。
撒手千金事太癡,先生幸值太平時。儀徵不作笥河死,抱璞空山何所之。
遺書今已再三鐫,伍后居然媲阮前。瑣碎雅箋亦收拾,一燈偏向粵東傳。
紅橋西畔謁鳣堂,為語傳經事較詳。太息令威已仙去,笛聲哀怨起山陽。
破屋寒檠自著書,書多金少計何如?畫師代覓求金術,手寫新圖仿募驢。
撒手千金事太癡,先生幸值太平時。儀徵不作笥河死,抱璞空山何所之。
遺書今已再三鐫,伍后居然媲阮前。瑣碎雅箋亦收拾,一燈偏向粵東傳。
紅橋西畔謁鳣堂,為語傳經事較詳。太息令威已仙去,笛聲哀怨起山陽。
第一首:在破舊的房屋里,寒冷的燈架下獨自著書,書籍眾多但錢財匱乏,該如何是好?畫師代為尋找籌錢的方法,親手繪制新圖效仿募款的方式。第二首:揮金如土太過癡傻,先生有幸生逢太平。若儀征的笥河先生(朱筠)還在或未離世,懷才的您又怎會困守空山?第三首:遺作如今已多次刻印,伍氏之后竟能媲美阮氏之前。瑣碎的雅正箋注也被整理,這學術之火竟在粵東傳揚。第四首:紅橋西畔拜謁先生講堂,談及傳經之事更為詳切。嘆息令威(友人)已如仙人離去,哀怨的笛聲從山陽(故地)響起。
寒檠(qíng):寒冷的燈架,代指孤燈。
募驢:可能指效仿古代以驢子為喻的募捐方式,此處指為刻印書籍籌款。
笥(sì)河:指清代學者朱筠(字竹君,號笥河),曾大力提倡學術、整理典籍。
抱璞:典出“和氏璧”,喻懷才不遇或堅守學術理想。
鐫(juān):雕刻,此處指刻印書籍。
鳣(zhān)堂:講堂,典出《后漢書·楊震傳》,喻學術傳承之地。
令威:傳說中的仙人丁令威,此處借指逝去的友人。
山陽:用嵇康《思舊賦》典故,指故地,暗含對逝者的懷念。
江鄭堂(江藩)為清代經學家,以《國朝漢學師承記》等著述聞名。其學術著作因刻印費用高昂,需募資完成(“募梓圖”即為此事所繪)。此詩或作于江藩為刻印書籍募捐之際,作者通過題詩感慨其著書之艱、學術之貴,并追思支持其學術的已故友人(如朱筠)。
組詩圍繞“募梓”一事展開,既寫江鄭堂著書刻書的清苦與堅持,也肯定其學術貢獻(“遺書再三鐫”“一燈粵東傳”),末首以“笛聲山陽”收束,將學術傳承與友人追思結合,展現清代學者的精神品格與交游情誼。
金華千點曉霜凝,
獨對壺觴又不能。
已過重陽三十日,
至今猶自待王弘。
破落古關城,猶能扼帝京。
今朝行客過,不待曉雞鳴。
玉顆珊珊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
醒來山月高,
孤枕群書里。
酒渴漫思茶,
山童呼不起。
皋橋依舊綠楊中,
閭里猶生隱士風。
唯我到來居上館,
不知何道勝梁鴻。
樓殿倚明月,參差如亂峰。宮花半夜發,不待景陽鐘。
閑騎小步馬,獨繞萬年枝。盡日看花足,君王自不知。
玉枕寐不足,宮花空觸簷。梁間燕不睡,應怪夜明簾。
門巷寥寥空紫苔,
先生應渴解酲杯。
醉中不得親相倚,
故遣青州從事來。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莫怪朝來淚滿衣,
墜毛猶傍水花飛。
遼東舊事今千古,
卻向人間葬令威。
秦吳風俗昔難同,唯有才情事事通。
剛戀水云歸不得,前身應是太湖公。
細雨闌珊眠鷺覺,
鈿波悠漾并鴛嬌。
適來會得荊王意,
只為蓮莖重細腰。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嵐溪。分明似對天臺洞,應厭頑仙不肯迷。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癡。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驚紅翡翠,淺深還礙白薔薇。船頭系個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擬歸。
趁眠無事避風濤,一斗霜鱗換濁醪。驚怪兒童呼不得,盡沖煙雨漉車螯。
嚴陵灘勢似云崩,釣具歸來放石層。煙浪濺篷寒不睡,更將枯蚌點漁燈。
蕭蕭紅葉擲蒼苔,
玄晏先生欠一杯。
從此問君還酒債,
顏延之送幾錢來。
一歲猶未滿,
九泉何太深。
唯余卷書草,
相對共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