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虎丘僧道輝游天臺二首
世贊碑文換,穹龜上綠苔。琵琶不可聽,樓閣更堪哀。竹動禪僧入,梅香凍雀回。開函翻內(nèi)典,日晚未歸來。
少小即精勤,參禪復(fù)著文。香薰滬瀆像,茶酹武丘墳。入定山猿見,吟詩海鶴聞。幽情正迢遞,又拜石橋云。
世贊碑文換,穹龜上綠苔。琵琶不可聽,樓閣更堪哀。竹動禪僧入,梅香凍雀回。開函翻內(nèi)典,日晚未歸來。
少小即精勤,參禪復(fù)著文。香薰滬瀆像,茶酹武丘墳。入定山猿見,吟詩海鶴聞。幽情正迢遞,又拜石橋云。
其一:世間贊頌的碑文已更換,巨大的龜趺碑座爬滿綠苔。琵琶聲凄切不忍聆聽,樓閣更顯寂寥哀婉。竹林輕動,禪僧緩步歸來;梅香浮動,凍雀盤旋回還。打開經(jīng)函翻閱佛典,天色已晚仍未歸還。其二:從小便精進勤勉,參禪悟道又著文章。用香火熏染滬瀆佛像,以清茶祭奠虎丘墳場。入定時有山猿旁觀,吟詩時聞海鶴和唱。幽遠情思正綿長,又去拜謁天臺石橋的云光。
穹龜:指碑下的龜趺(碑座),因形狀似龜而得名。
內(nèi)典:佛教經(jīng)典,與“外典”(世俗典籍)相對。
滬瀆:古水名,指今上海地區(qū)的吳淞江下游,此處代指地域。
武丘:即虎丘山,在今江蘇蘇州,因避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名諱改稱“武丘”。
迢遞:形容遙遠、綿長,此處指情思幽遠。
石橋:天臺山著名景觀石梁飛瀑,為天臺勝境,道輝游天臺當至此。
此詩為贈別之作,當創(chuàng)作于僧人道輝將游天臺山之際。道輝是虎丘(今蘇州)僧人,精于禪修與著文,與詩人交好。詩人通過兩首詩,既描繪其日常修行場景,又贊其才德,為其游天臺送行,體現(xiàn)二人深厚的交誼與對禪修生活的共同向往。
全詩以細膩筆觸刻畫道輝禪師的修行生活與精神風(fēng)貌:首章寫其禪院日常,孤寂中見虔誠;次章追述其生平,精進中顯高潔。通過“參禪”“著文”“入定”“吟詩”等細節(jié),突出其“少小精勤”的修行特質(zhì),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推崇,亦反映唐代(或?qū)?yīng)時代)文人與僧人的交往雅趣。
夸談快憤懣,情慵發(fā)煩心。西北登不周,東南望鄧林。曠野彌九州,崇山抗高岑。一餐度萬世,千歲再浮沈。誰云玉石同,淚下不可禁。
身是農(nóng)家子,十年游大都。承恩無以報,慚愧牧牛徒。
一線羊腸路,東南鎖鑰存。地連滄海盡,山壓陣云昏。落日沙連渡,秋風(fēng)斗六門。誰知遺毒螫,群盜尚蜂屯。翠筱千山陡,黃云四塞開。軍真天上降,賊自穴中回。玉石迷昆火,烽煙接炮臺。何時擒首惡,躍馬拂云來。
龍船四月鼓鼕鼕,錦纜牙檣斗晚風(fēng)。兩岸夕陽照金碧,紫標都插浪花中。
宦海掛孤帆,曾聯(lián)石湖舟。石湖今到岸,而我猶中流。五里聞覆載,十里驚石尤。還家告妻子,色變有馀憂。出身至卿相,收身相上頭。二疏畏尊名,弓冶有箕裘。人嘆賢大夫,羈鷹脫臂韝。仰望冥冥翼,神爽與天游。自非濟川材,無成獨淹留。
不伴人間桃李群,炎曦與傅渥丹勻。南州幾歲供懷橘,北闕何年可獻芹。天垂甘露絳紗囊,要作南方一味涼。解□世間煩熱惱,華峰有藕未能強。
霜風(fēng)散焦暵,霧日照寒涼。影跡連山白,聲華落木黃。俗情難以澹,幽事不關(guān)忙。我覺年逾邁,君吟詩益昌。
羲皇向上人。
篋里遺編手自摩,數(shù)痕鉛黛點煙螺。愁來病眼那堪閱,消得寒燈淚幾多。
月走地中忙喪精,化為異石琢為屏。其中幻畫山河影,不止數(shù)峰江上青。
三月長條長未齊,枯椿老干競生稊。東風(fēng)不管春深淺,搖動千絲與萬絲。新雨歇,杏花稀。王孫白馬絡(luò)金羈。踏青士女齊回首,驚起沙禽拍浪飛。
萬里山川開百粵,十年戎馬暗三巴。伏波銅柱沖炎塞,橫海樓船出瘴沙。鴻雁不傳天北字,瓊瑤空憶日南華。飄飄奉使金門客,目斷銀河八月槎。
鸞皇止阿閣,鰋鯉出清川。夫子袞衣日,而多白屋賢。從容命詞賦,顧盻生云煙。未忍羅浮去,徘徊玉麈前。一代持風(fēng)雅,宗臣道自優(yōu)。離騷多諷諫,比興即春秋。空翠浮槎落,微茫淝水流。后生師典則,不向杜陵求。漢代才華合,西京樂府開。人傳大司馬,詩冠柏梁臺。我有朱弦曲,思陳清廟來。楚聲俄變亂,挾瑟待公裁。
巾子峰頭葛嶺西,盤回白石凈無泥。鶯吭暖送春聲滑,鷺翅晴翻雪影低。紅瘦巖花飄滿路,綠肥湖水受諸溪。大家留取金錢百,擬約明朝酒再攜。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黃鵠呼子安,千秋未可期。獨坐山巖中,惻愴懷所思。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攜持。悅懌猶今辰,計校在一時。置此明朝事,日夕將見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