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四首 其三
三宿青山傍此君
農歌時向雨馀聞
牡丹芍藥俱開過
滿地槐陰涌綠云
三宿青山傍此君
農歌時向雨馀聞
牡丹芍藥俱開過
滿地槐陰涌綠云
在青山旁住了三晚,相伴著這片竹林;雨后時分,常常能聽到農人的歌聲。牡丹和芍藥都已開過花期,滿地槐樹的綠蔭如涌動的綠云。
三宿:三個夜晚,指停留多日。
此君:代指竹子,典出《世說新語》中王徽之愛竹語‘不可一日無此君’。
雨馀:雨后。
涌綠云:形容槐樹茂密的枝葉像綠色的云團翻涌。
此詩當創作于春末夏初之際,詩人于西園小住期間,目睹雨后田園農事場景,見牡丹、芍藥花期已過,槐樹濃蔭如蓋,聞農歌悠揚,觸景生情而作。
詩以簡潔筆調描繪西園春末雨后之景,通過農歌、花事、槐陰等意象,展現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生機,語言自然生動,情感明快,體現詩人對田園風光的欣賞與沉醉。
鄱陽寄家處,自別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滄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陽微。
南去逢回雁,應憐相背飛。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清風季子邑,想見下車時。
向水彈琴靜,看山采菊遲。
明君加印綬,廉使托煢嫠。
旦暮華陽洞,云峰若有期。
群公誰讓位,
五柳獨知貧。
惆悵青山路,
煙霞老此人。
舊寺尋遺緒,歸心逐去塵。
早鶯何處客,古木幾家人。
白發經多難,滄洲欲暮春。
臨期數行淚,為爾一沾巾。
想見孤舟去,無由此路尋。
暮帆遙在眼,春色獨何心。
綠水瀟湘闊,青山鄠杜深。
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南地隨緣久,東林幾歲空。
暮山門獨掩,春草路難通。
作梵連松韻,焚香入桂叢。
唯將舊瓶缽,卻寄白云中。
歲歲逢離別,蹉跎江海濱。
宦游成楚老,鄉思逐秦人。
馬首歸何日,鶯啼又一春。
因君報情舊,閑慢欲垂綸。
洞庭秋水闊,南望過衡峰。
遠客瀟湘里,歸人何處逢。
孤云飛不定,落葉去無蹤。
莫使滄浪叟,長歌笑爾容。
孤云將野鶴,
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
時人已知處。
朝見及芳菲,恩榮出紫微。
晚光臨仗奏,春色共西歸。
楚客移家老,秦人訪舊稀。
因君鄉里去,為掃故園扉。
蒼梧萬里路,空見白云來。
遠國知何在,憐君去未回。
桂林無葉落,梅嶺自花開。
陸賈千年后,誰看朝漢臺。
到君幽臥處,為我掃莓苔。
花雨晴天落,松風終日來。
路經深竹過,門向遠山開。
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
悠悠白云里,
獨住青山客。
林下晝焚香,
桂花同寂寂。
泠泠七絲上,
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
今人多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