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歸馬上口號
掛角殘經一解頤,
秋風淅淅日斜暉。
會心偶爾微吟好,
又向清流飲馬歸。
掛角殘經一解頤,
秋風淅淅日斜暉。
會心偶爾微吟好,
又向清流飲馬歸。
將殘舊的經書掛在牛角上,不禁展顏一笑;秋風輕輕吹過,夕陽的余暉灑下。心有所感時偶爾輕聲吟誦,那聲音美好;又朝著清澈的溪流,飲馬而歸。
掛角殘經:化用李密牛角掛書典故,此處指牧人將殘舊的經書掛在牛角上。
解頤(jiě yí):開顏而笑,指露出笑容。
淅淅(xī xī):形容風聲輕細的樣子。
斜暉(xié huī):傍晚西斜的陽光。
會心:內心有所領悟或感應。
微吟:小聲地吟誦。
清流:清澈的水流。
此詩應為作者觀察秋日牧歸場景后即興所作。通過記錄牧人歸途中的微小細節(掛經、賞景、微吟、飲馬),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閑適與自然,反映出對平凡生活詩意的捕捉。
全詩以牧歸為線索,通過四個連貫的生活片段,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田園牧歸圖。語言平淡而有韻味,于日常場景中傳遞出輕松愉悅的情感,體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細膩觀察與熱愛。
濟南驚蟄隠新雷,底事陽關疊疊催。
不稱濼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發已千莖雪,今日心仍一寸灰。
文雅臺邊蝸有舍,甕頭歸去潑春醅。
赫赫家聲將帥官,仕途寧肯放君閑。
不妨林下權尋藥,未可云中便買山。
五兩輕綸猶系命,滿樽清醑且開顏。
天涯之子誰為樂,何幸相逢一笑間。
六十三年素自知,人生如此更何疑。
調詼常為供狂笑,騷雅偏能斲小詩。
悼子杳冥歸往路,悔予輕易別離時。
水云村記相期事,雖到家山已恨遲。
昔日歐陽心獨苦,搜羅天下文中虎。未逢賈馬嗟誰有,昆體文章正旁午。一得眉山老翁語,始愜平生好奇古。騫騰鸞鳳螭虬侶,錦繡腎腸終日吐。
眉山跨馬挾雙龍,迤邐斜欹劍閣東。一息萬里先群雄,是日魯酒歸醇醲。仁廟當朝起數公,四時閶闔來清風。眉山秉筆摩蒼穹,稽首獻議何雍容。
是時慶歷垂嘉祐,東省西垣半耆舊。一代偉人爭入彀,大開黃閣咸虛受。公時脫穎眉山后,歆向機云同一奏。建安數子空鳴脰,集賢學士皆籠袖。
玉人發馬下天階,華蓋星邊捧詔來。天子延英不浪開,為公此日深徘徊。金吾侍側天顏低,上列四輔前三臺。相與疇咨將相材,飄然八駿先龍媒。
西京應制十八九,晁董褎然為舉首。此輩昂藏希世有,劉蕡又作蛟龍吼。觀公舉勸新人手,玉壺破碎珠囊剖。許國誠心仍貫斗,識者談之不容口。
天公一見列詩曹,指揮姮娥供兔毫。公歌數闕風刁刁,若耶溪上皆停橈。郢客擲筆不敢操,楚人往往收離騷。李杜藩墻不甚牢,李白脫卻錦繡袍。
東風顛入五湖里,萬籟聲聲酷龍耳。河伯江妃愁欲死,只恐公來搜見底。南登灞岸將何以,直節壯懷聊自倚。養得身長數千里,天地一夜風雷起。
官家內相能幾人,幾人到此陪經綸。天語叮嚀下降頻,金蓮燭畔窺龍鱗。日曝花磚暖繡裀,镮金珮玉何申申。姮娥喚作真麒麟,焉知韓李非前身。
龍樓漏箭銅壺挹,隠約六街騶唱入。傳宣使者翻然集,月題控馬天門立。錦箋瓊管尚書給,九韶忽然如俯拾。宸恩四海周流及,武帝王封乃平揖。
我宋修文偃武初,詞林翰苑森扶疏。竇儀陶谷端何如,峨冠曳履承明廬。草昧功名向武夫,討論潤色姑徐徐。剪夷五代尊圖書,墨客稍稍躋天衢。
中間作者相踵武,請試從頭為君語。真宗皇帝親神宇,楊億風流玉堂處。傾金注瓦橫罇俎,大笑哄堂任豪舉。逡巡百尺江南楮,密掃煤煙驟如雨。
六一超然又不同,陳言萬紙一洗空。晉宋齊梁不待攻,兩漢直抵元和中。龍驤鳳舉扶桑中,五采射日吞長虹。滿堂玉磬諧金鐘,紛然和者如笙鏞。
木鐸可憐聲獨悄,一振鏗然須大老。伊說數公無處討,蕭曹丙魏規模小。馬遷班固工品藻,出處行藏何太少。升沉將相王侯了,經天緯地憑誰好。
信知風采古為多,堯舜文章煥若何。東作西成南已訛,真人更集滿東坡。夷夔禮樂俄森羅,黼黻郊廟金盤陀。羽毛率舞呈天和,高陽才子前賡歌。
君哉頷首一俞爾,執簡抽毫無及矣。周公整頓乾坤已,開闔明堂復如此。從頭制作軒轅始,海獸山禽咸獻美。袞冕分明圭玉侈,六代光華藹天子。
日月星辰繢九天,蟲魚草木續山川。群圣文章想亦然,百家妙理何周旋。離離黍稷春風前,東周一去追無緣。帝德王功只僅傳,廟堂急管催繁弦。
巍哉孔子尊如帝,矯矯孟軻天莫制。斯文其喪今何在,鄒魯邈然安可再。揚雄力寡知無奈,天祿校讎真末計。江海悠悠百川逝,回首相望幾千載。
熙寧天子憫斯文,展轉搜揚到海垠。丞相王公舉趾尊,委蛇二老西來賓。咀嚼六經如八珍,補葺東魯鋤西秦。天子資之又日新,八風自轉成天鈞。
頃從孟子驅楊墨,他日淫詞又榛棘。豐鎬荒涼天空碧,中庸一路幾充塞。金陵為此深求直,二十年來人稍識。求之左右逢星極,內圣外王真準的。
古人效學豐文斯,堂陛之間意已移。彝何虎蜼尊何犧,云何簠簋加靈龜。不然制作知無時,反魯詩書一貫之。明明古訓識者誰,百家效語如嬰兒。
蝌蚪六書藏屋壁,豈比鐘王論筆跡。會通意象如作易,不假語言含妙德。倘從對偶音聲覓,洙泗文章少平仄。解到雕蟲童子識,斯人稍得揚雄力。
熙寧論撰亦何慚,況把先儒眾說參。舉世傳經作指南,辟雍泮水堆牙簽。或者囂然痛欲殲,安得諸儒口遂鉗。圣主賢王實詢僉,公當一語令師嚴。
翻思偃蹇熙寧末,苦信古書由世拙。金陵戶外履成列,稱衡一刺終漫滅。仿佛五經無二說,堂堂萬里星中月。欲論西漢誰優劣,忽若吟蟬風脰咽。
邊韶性懶讀書頑,病甚相如下筆慳。敢望言如霧豹斑,擔簦負笈徒間關。沂水春來粗解顏,浴沂童子彌春灣。先哲如龍尚許攀,鼓琴從之豈浪閑。
可憐道德共耕獵,何苦侯門俟彈鋏。不挾而來聊自愜,栩然夢爾為蝴蝶。飲中數子劉伶俠,江外主人張翰攝。短船下水輕仍捷,落帆解舵吳山脅。
始觀文彩慕聲名,三十余年夢可驚。
真幻自從窺至理,是非誰復較浮榮。
別來方策迷情斷,老去園林逸思生。
敘舊幽軒時一笑,更宜茶鼎作蠅聲。
坐間長愛水相從,間鑿方池貯碧空。
十尺清泠雖有限,一襟瀟灑已無窮。
龜魚世界東西近,河漢光芒上下通。
數卷芰荷時得雨,灑然如在楚江中。
陽光方接物,陰蔽已開關。
水落盈虛定,云收去就閑。
菊花窺曉日,松影撼秋山。
滯思可乘興,一聯還解顏。
禮樂看公暇,陰陽報歲豐。四并當共樂,一氣已相通。
歡笑壺天上,清虛色界中。可歸猶待月,未放曲聲終。
可喜年豐自忙少,豈特明明得歡笑。
三樂光陰誰與知,但向魯詩尋政要。
秋日同文館,群賢道足依。
心游黃卷靜,目送白云歸。
寶玉荊山盡,文星禁掖稀。
清談欣屢接,紛若落瓊璣。
使君真是十年兄,投老相看眼更明。
入省早推何水部,作州今見謝宣城。
應憐遠岫云俱曉,定夢澄江月共晴。
安得陪公觴詠后,春風桃李滿交情。
二百余人領此州,去思誰更有碑樓。
浮名浮利果何在,潮去潮來空自流。
照萬事時惟是道,賞三山處最宜秋。
使君籍上尋同姓,只許旌旄獨自游。
不須扶我自登山,腳力能勝十八盤。
一字雁低頭上過,兩城人細掌中看。
雖知北戶緣尤在,卻笑南柯夢未闌。
忽見歸云應是信,滿襟先得洞天寒。
春風不解事,吼地如雷霆。誰知一席間,笑語燈熒熒。
主人意彌敦,設置不少停。而我槁木然,感慨時自驚。
多情接勝友,孤朗如初星。微吟間相警,似欲慰獨醒。
我老百不堪,已分如漂萍。邂逅因事樂,尚或有此形。
不慚引去先,得意耳暫清。展轉尋斷夢,間關媿微生。
何當萬里浪,相與同滄溟。
浮云前事定,壯志此生休。
夢冷水中月,文高天上樓。
冥冥誰造物,袞袞自封侯。
南國一緘破,西風雙淚流。
遽往偶相聚,下簾人事稀。
感秋那聽雨,聞杵屢催衣。
得喪多士夢,行藏群雁飛。
黃花期野老,須插滿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