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媚 第四催拍
耳盈絲竹,眼搖珠翠。迷樂事。宮闈內。爭知。漸國勢凌夷。
奸臣獻佞,轉恣奢淫,天譴歲屢饑。從此萬姓離心解體。
越遣使。陰窺虛實,蚤夜營邊備。
兵未動,子胥存,雖堪伐、尚畏忠義。
斯人既戮,又且嚴兵卷土,赴黃池觀釁,種蠡方云可矣。
耳盈絲竹,眼搖珠翠。迷樂事。宮闈內。爭知。漸國勢凌夷。
奸臣獻佞,轉恣奢淫,天譴歲屢饑。從此萬姓離心解體。
越遣使。陰窺虛實,蚤夜營邊備。
兵未動,子胥存,雖堪伐、尚畏忠義。
斯人既戮,又且嚴兵卷土,赴黃池觀釁,種蠡方云可矣。
耳朵里充滿了絲竹樂器演奏的聲音,眼睛看著晃動的珠寶翠玉。沉迷于享樂之事,在宮廷之中,哪里知道國家的形勢漸漸衰微。奸臣進獻諂媚之言,君主轉而更加放縱奢侈、沉迷于淫樂,上天降下災禍,連年饑荒。從此百姓人心離散。越國派遣使者,暗中窺探吳國的虛實,日夜籌備邊境的防備。吳國的軍隊還未行動,伍子胥還在世時,雖然可以討伐越國,但吳國還畏懼越國的忠義之士。伍子胥被殺后,吳國又整頓軍隊,傾巢而出,前往黃池去伺機而動,這時文種和范蠡才說可以行動了。
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泛指音樂。
珠翠:珍珠和翡翠,這里指佩戴珠翠的美人。
凌夷:同“陵夷”,衰頹、衰落。
獻佞:進獻諂媚之言。
歲屢饑:連年饑荒。
蚤夜:早晚,日夜。蚤,通“早”。
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種蠡:文種和范蠡,二人都是越國的大臣。
此詞圍繞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歷史故事創作。當時吳國在夫差統治下,前期國力強盛,但夫差沉迷享樂,聽信奸臣,殺害伍子胥。越國則在勾踐帶領下,臥薪嘗膽,文種、范蠡等大臣精心謀劃。詞人通過此詞展現這一歷史階段的興衰變化,可能是借古諷今,提醒當時統治者要警惕驕奢淫逸、奸臣誤國。
這首詞主旨是展現吳越爭霸中吳國由盛轉衰、越國伺機崛起的過程。其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通過對比手法深刻揭示國家興衰的原因。在文學史上,它以詞的形式記錄歷史故事,豐富了詞的題材和表現內容。
瀟灑星郎,吹綠鬢、勝游霞舉。秋又半,月磨云翳,籟傳風語。太一青藜光對射,中流蕩漾蓮舟舞。戲人間、今夜水精宮,前無古。 吾家是,蓬山侶。歌舞袖,蘋花渚。擬問津斜漢,乘槎南浦。謁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許。笑畫闌、三十六宮秋,花如土。
世上淵明酒,人間陸羽茶。東山無妓有蓮花。隱隱仙家雞犬、路非賒。 積靄猶張幕,輕雷似卷車。要令長袖舞胡靴席。須是檐頭新霽、鵲查查。
朝路進賢歸,厭聽歌金縷。不戀玉堂花,豹隱南山霧。 漉酒未巾時,暑檻披風處。子夏不兼人,并與詩筒付。
金門一免時,離緒紛如縷。想像切云高,曉日羅昏霧。 峨冠補袞人,不是無心處。欲效貢公彈,衣缽知誰付。
斜日下平川,樓角銷霞縷。擺盡濁塵纓,畫棟縈非霧。 平生許子窮,今到知音處。約伴玉簪游,好夢從天付。
家住涪江漢語嬌,一聲歌戛玉樓簫。睡融春日柔金縷, 妝發秋霞戰翠翹。兩臉酒醺紅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饒。 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鵲橋。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絕微云。 眾木排疏影,寒流疊細紋。遙遙望丹桂,心緒更紛紛。
春往海南邊,秋聞半夜蟬。鯨吞洗缽水,犀觸點燈船。 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長安卻回日,松偃舊房前。
記得相逢一笑迎,親承指教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眥須欲動,模糊熱血面如生。 背人痛極為私祭,灑淚深宵哭失聲。
公車猶記昔年情,萬里從我塞上征。 牧圉此時猶捍御,馳驅何日慰升平? 由來友愛鐘吾輩,肯把須眉負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四十年來過半身,望中祇樹隔紅塵。 如今著足空王地,多悔從前學殺人。
妾家越水邊,搖艇入江煙。既覓同心侶,復采同心蓮。 折藕絲能脆,開花葉正圓。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梅花謝后櫻花綻,淺淺勻紅。試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 余寒未許開舒妥,怨雨愁風。結子筠籠。萬顆勻圓訝許同。
開隨律琯度芳辰。鮮艷見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 薔薇顏色,玫瑰態度,寶相精神。休數歲時月季,仙家欄檻長春。
節物推移。青陽景變,玉琯灰飛。彩仗泥牛,星球雪柳,爭報春回。 絲金縷玉幡兒。更斜裊、東風應時。宜入新春,人隨春好,春與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