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微雨乍晴,江干晚眺。時正聞陜警,用屯田韻,即依其韻
鏡浦過雨,扶小檻,送歸帆。春潮昨夜愁添。正暮煙凝紫,更晴漲拖藍。
流光冉冉迅羽,柳搖殘夢老江南。南雁北歸慳。信息鄉山,萬里崤函。
指夕波明處,但斜照紅銜。新寒。向暝漸緊,上鉤休任風簾。
鏡浦過雨,扶小檻,送歸帆。春潮昨夜愁添。正暮煙凝紫,更晴漲拖藍。
流光冉冉迅羽,柳搖殘夢老江南。南雁北歸慳。信息鄉山,萬里崤函。
指夕波明處,但斜照紅銜。新寒。向暝漸緊,上鉤休任風簾。
平靜如鏡的湖面剛下過雨,我倚著小欄桿,目送歸帆遠去。昨夜春潮涌起,更添愁緒。傍晚暮煙凝聚成紫色,雨后初晴,江水如拖曳的藍色綢緞。時光如飛箭般迅速流逝,柳樹搖曳,好似殘夢,江南已顯暮態。南來的大雁北歸艱難,故鄉遠在萬里之外的崤山和函谷關,音信難通。指著夕陽照亮的波光處,只見斜陽銜著一抹紅色。新添的寒意,到傍晚漸漸濃重,別讓風把簾子吹起。
鏡浦:平靜如鏡的湖面。
江干:江邊。
迅羽:指像箭一樣迅速,形容時光飛逝。
慳(qiān):缺少,艱難。
崤函:崤山和函谷關,泛指險要的地方,這里代指故鄉。
從詞題可知,此詞創作于微雨初晴時作者在江邊晚眺之際,且當時聽聞了陜西的警訊。作者可能身處江南,在這樣的情境下,結合個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局勢的擔憂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復雜的情感,既有對時光的感慨、對故鄉的思念,又有對局勢的憂慮。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優美,語言富有表現力。在文學上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創作技巧。
石路層城外,
空亭落照間。
導江傳《禹貢》,
對岸指吳關。
地坼洲前樹,
天青雨后山。
招尋成久客,
楚月幾回彎。
南渡諸陵草木空
一抔猶得瘞蒿蓬
荒丘白骨魂休怨
去國青衣恨未窮
淚盡銅仙非漢闕
歌殘《玉樹》愷陳宮
夜烏啼歇秋蟲死
剩有鈴聲咽曉風
地有千巖與萬津,
霸圖無計老青春。
抱冰漫刷棲山恥,
爭奈傾吳是歸人。
吁嗟乎!故園平安語不聞,有竹巳等申池焚。秋聲可聽在何所,異鄉看畫得墨君。
墨君落落掃俗熊,以趣為上入三昧。湖州之書亦抗行,息齋之譜或相配。
簽題藏弆瓠尊翁,翁畫竹與梅蘭同。元章萬玉圖未見,此卷意外今相逢。
故鄉何日朋簪盍,樂郊歌詠相酬答。平生未訪梅花村,今宵夢繞梅花塔。
塔中道人真絕倫,橡林畫隱終其身。那能天地干戈際,不作東西南北人。
玉梅花下乍回嗔,卻悔頻年跡未親。
出意為卿書扇子,傾心喚我作才人。
枕函弘結聯環帶,香餅潛薰墊角巾。
從此一泓清澈水,東風吹起綠鱗鱗。
蓬窗人悄。寒意生如草。月與離人同一稿。都比前宵瘦了。
擁衾懶炙銀燈。自家和影溫存。容易黃昏挨過,明朝還有黃昏。
不拜星壇不步虛,
裂冠來下死工夫。
地爐深處燒紅葉,
曾記三生舊話無。
特隆祀典羨開先,
繼美端須賴后賢。
七點文星齊射斗,
一枝彩筆獨凌天。
門墻何止觀瞻壯,
靈爽從教赫濯傳。
愧我無能堪附驥,
空隨瞻禮樂年年。
咄咄歸來技已窮,
函書翻欲媚桓公。
佳兒似此何須數,
空使諸人恕乃翁。
前身如有托,地復得巖西。
老幸資筋力,天遺信杖藜。
青崖馀鳥跡,空劫待禪棲。
遠慕巢云者,無心與物齊。
老馬嘶風,老樹無言,此意蒼涼。念馬齒徒增,自應伏櫪,樹頭漸禿,已慣凌霜。踏遍崎嶇,飽經雷火,劫后欣聞草木香。江山好,余年年歲歲,負了秋光。
平生癡鈍疏狂,幸材不材間差自強。況閱人老樹,略知今古,識途老馬,猶戀疆場,處處芳菲,人人英發,撥正乾坤試手忙。中有我,恰詩情未減,發短心長。
夾岸垂楊帶雨青,
踏歌人訪濯纓亭。
幾行睡鴨隨波注,
流到橋邊夢未醒。
絳帳群趨玉署英,南行寧為厭承明。留都重地稱豐鎬,銓柬崇班貳冢卿。淮水春流侵檻綠,鐘山晚月到簾清。可能佳勝長消受,只恐宣麻自漢京。
秋深潞水送行舟,幾葉衰楊不綰愁。禁苑暫違鹓鷺侶,高臺重見鳳凰游。三雍教澤薪樵遍,六代風華杖屨收。王氣孝陵弓劍在,鼎湖千載白云秋。
渡口煙初暝,孤舟客未歸。
楚天低遠岸,江雨撼危磯。
指顧千峰失,空濛一葉飛。
中流嘆奇絕,不敢怨沾衣。
布發人來絕,
銜花鹿去多。
影落楊侯宅,
根連覺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