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丞晏尚書憶譙渦二首 其一
谷浪如煙曲里深,
使旗齋舫此幽尋。
不知魚鳥思人否,
曾費東山擁鼻吟。
谷浪如煙曲里深,
使旗齋舫此幽尋。
不知魚鳥思人否,
曾費東山擁鼻吟。
山谷間的麥浪如煙霧般在曲折的深處彌漫,使者的旗幟和官船在這里幽靜探尋。不知魚兒和鳥兒是否會思念人,這曾讓東山的賢人費神吟唱。
中丞晏尚書:指晏殊,中丞是其官職。
谷浪:指山谷間像波浪一樣的麥浪。
使旗:使者的旗幟。
齋舫:官船。
東山擁鼻吟: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他有鼻音,吟誦時聲音有獨特韻味,這里借指賢人吟唱。
此詩是詩人和晏殊之作。晏殊曾任要職,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有所發展。詩人可能是在與晏殊同游譙渦等地后,根據所見所感創作此詩,表達游覽時的心境和對晏殊這類賢人的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游覽譙渦的清幽之景,抒發悠然情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突出,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唱和的文學風氣。
波映山顏麗似苔,封江兩岸錦帆開。淩風搶霧天邊去,踏浪沖星月下回。片片白云排石壁,聲聲魚笛落江梅。仙舟李郭欣相得,擊楫空明遠溯洄。
彈指華年憐逝水,羅浮疏影闌珊。采珠寧畏海風寒。蒼涼詩外語,潦倒醉中顏。蓬島仙游迷遠近,雙成笑指嫣然。雪萊冬詠記胸間。童心猶未泯,蝶夢醒應難。
欲辨當時各已難,楓江燈火共憑欄。八年相隔兼秋暮,一月將愁落鬢端。久矣蓬旋輕聚散,偶然鴻跡記悲歡。蘭馨劍氣俱銷歇,手撚霜枝細細看。
江靜雨初收,湖光滑似油。岸如隨棹轉,山欲趁波流。牽興多浮荇,忘機足野鷗。夜聞漁父笛,吹破一天秋。
今歲餐英得,新晴滿院秋。玉搖書案潤,芳蔭石床幽。豈為尋香草,還宜度酒樓。東籬舊朋好,行復寄鄉愁。
青瞳枯澀漸無光,猶自瞢騰覓阿娘。苦是舌根閑強后,模糊言句費猜詳。
看看衰癥到頤腮,宿業泥人未擬回。醉里童顏金炸色,愁來宦味蠟成灰。此心寧與形俱皺,得道何妨老見催。已約寅年歸凈社,蓋頭茅在夾山隈。
雞鳴高樹顛,聲繞羅幃前。起視夜何其,素月蒼穹圓。人生少小輕歲年,芳鬢一縞不復玄。逝如東流川,盡若秋空煙。卷衣出門歷海岳,愿餐靈藥為神仙。黃山并數百,白日齊三千。竦身綠云中,控鶴升九天。揮手謝鄉國,攬涕心茫然。
疏燈傳客影,一半落窗紗。老眼吾看暈,東風汝亦花。夜吟良足戀,春酒不勞賒。犬子驚時節,裁書問到家。
三年又見柳依依,細柳營中刬柳歸。卻喜丹臺新燕子,學成白羽水平飛。
碧城齋禁放朝元,晚飲偷消白日閒。天上高真潛诇得,因將瑤藻擲云間。寶刀玉尺裁佳句,雪溜云腴試早芽。睡魄頓消清到骨,一成僧味似僧家。
雪泛錦江水,垂絲綻紅蕊。愁借郫筒消,歡逐巴歈起。倚劍一夫關,馳車九折難。豪門迎重客,綠綺夜中彈。
甲觀吾何事,丁年歲又周。霜馀一尊在,梅過百花羞。
簾外春深蕊氣通,月明南浦思無窮。芙蓉豈是無顏色,除卻冰心一樣紅。
煌煌佳菊花,開遍溪傍道。后時難獨立,得伴秋光老。孤芳迫霜露,采采及未槁。浮我白玉醪,色香相媚好。悠然盡數酌,人棄我所寶。一榻醉曲肱,何必游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