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漫書
抖擻塵埃兩袖長
空庭寂寂月華涼
何人世路非疣贅
此夜心齋學坐忘
厚薄未分東郭老
機關渾是漢陰亡
呼兒爚茗清毛孔
啜到盧仝四碗強
抖擻塵埃兩袖長
空庭寂寂月華涼
何人世路非疣贅
此夜心齋學坐忘
厚薄未分東郭老
機關渾是漢陰亡
呼兒爚茗清毛孔
啜到盧仝四碗強
抖落身上的塵埃,兩袖顯得修長;空蕩蕩的庭院寂靜無聲,月光清冷。這世上誰的人生之路沒有多余的累贅?今夜我學習心齋之法,嘗試物我兩忘。就像不分厚薄的東郭順子,心機全如漢陰丈人般消盡。喚兒子煮茶來清爽毛孔,直喝到超過盧仝所說的四碗境界。
抖擻:抖動,引申為擺脫、清除。
疣贅(yóu zhuì):皮膚上的肉瘤,比喻多余無用的事物。
心齋:出自《莊子·人間世》,指虛靜無雜念的心境修養。
坐忘:《莊子·大宗師》中“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指物我兩忘。
東郭老:指《莊子·田子方》中的東郭順子,為“士之特立”,形容超然物外之人。
漢陰亡:典出《莊子·天地》,漢陰丈人拒絕使用機械提水,認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此處指心機盡消。
爚(yuè)茗:煮茶。爚,火光,此處指燒煮。
盧仝(tóng):唐代詩人,其《七碗茶詩》云“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此處化用其意。
此詩當為詩人夜坐時所作,通過對自身狀態與內心活動的描寫,反映其受道家思想影響,在靜思中尋求精神超脫的創作背景。具體創作時間與詳細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于日常獨處中感悟人生之作。
全詩以“夜坐”為場景,借“抖擻塵埃”“心齋坐忘”等行為與典故,表達對世俗累贅的超脫與對內心澄明的追求,融合道家哲理與生活情趣,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精神自由的向往。
蓬萊仙人居五城,六鰲戴山波不驚。吮豪池頭閻畫史,掃霧驅煙移翠屏。城中無山愛山好,憑軒迥出秋云杪。似有青猿隔薜蘿,直疑白鶴回穹昊。此中逸興浩無邊,流水桃花心杳然。括蒼先生偶相過,想像石門之洞天。石門洞口松花老,中有飛泉來一道。丹崖拔地千仞高,玉筍凌空眾山抱。軒轅騎龍登上臺,下視培塿皆蒿萊。從今慎勿念鄉里,一日看畫須千回。
小雨班班拂曉除,新禽格磔靜相呼。眼窺夜卷千花碧,肺渴春盤幾露珠。只見樓頭飄落絮,不知門外長青蕪。玉階未放金書榜,誰識秦關舊棄繻。
人生不似月初圓。嘆分飛、容易經年。凄慘斷云片雨、□□□。□□□、□□□。金缽小,玉槽慳。想至今、誰為相憐。多少舊歡往事、一潸然。空牽惹、病纏綿。
解語都無語,因知喻意微。飛揚同翠蓋,綽約并紅衣。幻豈方神女,愁寧托帝妃。獨清憐眾濁,水上自相依。
蘊隆日日等西風,等得西風更蘊隆。四十日秋無點雨,誰將消息到梧桐。山氣爞爞旱火光,墻頭枯草半青黃。饑腸慣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涼。
年來自覺抱疲憔,醉起無心一發翹。只問黃昏微借雨,還招散雀漸歸巢。掛露枝平怕風小,垂岧霧重失山凹。曾聞幾日皆春土,一陣驚寒欲碎貂。
長安初到憶搬家,幼女嬌兒共一車。死別生離三十載,老懷爭遣不成麻。
人皆愁聽客中雨,我獨喜聞窗外聲。報國常懷豐稔念,關心不是別離情。沾濡最愛滋群品,點滴何妨到五更。倏起披衣成兀坐,焚香讀易候天明。
身落天涯恨未平,昏昏漠月度龍城。琵琶馬上千年意,只有詩人畫得成。
老脫尚方舄,門懸刺史車。真成棄竹馬,直欲換金魚。歲事千頭橘,生涯萬卷書。流芳知未艾,蘭玉滿階除。
徙倚郊臺酒半醺,千年陳跡草紛紛。風煙又與行春別,秀色平將寶積分。水落平湖洲亂吐,天垂四野日初曛。春山何似秋山好,紅葉青松鎖白云。
鶴立雞群意灑然,飄飄仙翮起青田。吟殘秋雨甘塵蠹,吹借春風笑紙鳶。珍重人生三可惜,唏噓才命兩難全。杜陵已老宗之美,玉樹珊柯尚少年。
泛泛輕舟溯碧溪,蒼厓萬仞有鳴雞。可惜吾儂不同往,便當著屐上丹梯。
西頭南尾盡煙波,綠玉城中幽恨多。林步酒家休得醉,寨前芳草奈愁何。
不從時俗戀虛名,一片丹誠護眾生。滌得人間污垢盡,出山何遜在山清。日夜奔波力不支,臨歧自省意何癡。笑他逐利爭名者,未肯拋心入此池。濁世難清敢自哀,古今成敗不關才。明朝匯入江河去,化作狂濤卷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