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四十二
拆去東籬,補起西壁。
徑山門下,全無準的。
有店的,誰委悉。
僧堂覷破香積廚,鴟吻咬殺佛殿脊。
拆去東籬,補起西壁。
徑山門下,全無準的。
有店的,誰委悉。
僧堂覷破香積廚,鴟吻咬殺佛殿脊。
拆掉東邊的籬笆,去修補西邊的墻壁。徑山大師的門庭之下,完全沒有固定的標準。有店鋪的情況,誰能真正明白知曉。在僧堂里似乎看透了香積廚的情形,就像鴟吻仿佛要咬壞佛殿的屋脊。
東籬、西壁:指代普通的事物,這里有隨意變動、無章法之意。
徑山:可能指徑山禪師或徑山寺,代表禪宗的一個傳承體系。
準的:標準、準則。
委悉:詳盡了解。
僧堂:僧人居住、修行、集會的場所。
香積廚:寺院的廚房。
鴟吻:古建筑屋脊兩端的裝飾獸。
偈頌是禪宗用來表達禪理的一種文體。這首偈頌可能創作于禪宗發展過程中,當時禪宗強調個體的頓悟和對傳統修行方式的革新。作者或許是為了打破弟子們對固定修行模式的依賴,引導他們從日常事物中領悟禪機,在徑山禪院等場所創作此偈以開示眾人。
這首偈頌主旨是打破常規、不拘一格地領悟禪理。其突出特點是用通俗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禪意。在禪宗文學史上,這類偈頌豐富了禪宗的表達方式,對后世禪宗思想的傳播和發展有一定影響。
笑向東來客,看花枉在前。始知清夏月,更勝艷陽天。
露濕呈妝污,風吹畏火燃。蔥蘢和葉盛,爛熳壓枝鮮。
紅彩當鈴閣,清香到玉筵。蝶棲驚曙色,鶯語滯晴煙。
得地殊堪賞,過時倍覺妍。芳菲遲最好,唯是謝家憐。
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
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
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世上無窮事,生涯莫廢詩。
何曾好風月,不是憶君時。
自知頑叟更何能,唯學雕蟲謬見稱。
長被有情邀唱和,今日為君書壁右,孤城莫怕世人憎。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天垂臺耀掃欃槍,壽獻香山祝圣明。丹鳳樓前歌九奏,從此登封資廟略,兩河連海一時清。
臨軒啟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劇水流。瑞色含春當正殿,請問漢家功第一,麒麟閣上識酂侯。
天借春光洗綠林,戰塵收盡見花陰。
好生本是君王德,
井陘昨日雙旗入,蕭相無言淚濕襟。
晴空素艷照霞新,
香灑天風不到塵。
持贈昔聞將白雪,
蕊珠宮上玉花春。
清詞舉世皆藏篋,美酒當山為滿樽。
三畝嫩蔬臨綺陌,
惟有道情常自足,啟期天地易知恩。
秋空如練瑞云明,天上人間莫問程。
丹鳳詞頭供二妙,啟沃朝朝深禁里,香爐煙外是公卿。
曾隨何水部,待月東亭宿。
今日重憑欄,清風空在竹。
前山依舊碧,閑草經秋綠。
時物方宛然,蛛絲一何速。
有意蓮葉間,
瞥然下高樹。
擘破得全魚,
一點翠光去。
海鶴一為別,高程方窅然。
影搖江漢路,思結瀟湘天。
皎然仰白日,真姿棲紫煙。
含情九霄際,顧侶五云前。
遐心屬清都,凄響激朱弦。
超遙聞風雨,迢遞各山川。
東南信多水,會合當有年。
雌飛唳冥冥,此意何由傳。
關西諸將揖容光,獨立營門劍有霜。
知愛魯連歸海上,年少功高人最羨,
漢家壇樹月蒼蒼。
曉禁蒼蒼換直還,
暫低鸞翼向人間。
亦知受業公門事,
數仞丘墻不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