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五十九
摩竭提國猶在半途,
少室峰前全無巴鼻。
談玄說妙好肉剜瘡,
舉古明今拋沙撒土。
摩竭提國猶在半途,
少室峰前全無巴鼻。
談玄說妙好肉剜瘡,
舉古明今拋沙撒土。
在摩竭提國參禪修行,還只是走在半途;到少室峰前求法,也完全沒有頭緒。談論玄妙的佛法,就如同在好肉上挖瘡;列舉古今之事來講法,就像拋沙撒土一樣沒有實質意義。
摩竭提國:古代印度國名,是佛教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成道后主要在此地說法。
少室峰:嵩山的西峰,達摩祖師曾在少室山面壁九年,是禪宗重要的修行地。
巴鼻:頭緒、根據。
談玄說妙:指談論高深玄妙的佛法。
好肉剜瘡:比喻無事生非,自找麻煩。
舉古明今:列舉古代和現在的事例來說明道理。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禪宗發展過程中,當時佛教界存在一些只注重言辭玄談,而忽視實際修行和內心體悟的現象。作者為了糾正這種風氣,引導修行者回歸真正的佛法實踐而創作。
這首偈頌主旨是批判形式化的參禪和說法方式,強調修行應注重實質。其特點是言辭直接,批判有力。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打破修行者的執著和迷誤,推動禪宗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
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 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
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 堪笑木蘭僧,飯了空聲送。
夜深展書讀,伊吾聲比屋。 掩映杖頭光,穿破西園竹。
潮漲復朝退,盈縮痕常存。 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春雨鳴布谷,士膏三月足。 舉趾事興耕,竟畝水云綠。
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 幽歌出容谷,金石有馀音。
先將補袞線,綰作釣鰲絲。 投向蒼江月,經綸小試之。
碧梧庭院露華清,一葉翻階鶴夢驚。 綠發方瞳玉堂客,蠅頭燈下寫秋聲。
銀瓶綠酒掛香車,遙過城東宋玉家。 一笑相歡不辭醉,為憐明月在梅花。
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 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蘋洲。
綠玉枝頭一粟黃,碧紗帳里夢魂香。曉風和月步新涼。 吟倚畫欄懷李賀,笑持玉斧恨吳剛。素娥不嫁為誰妝?
顧曲多情,尋芳未老。一庭風月知音少。夢隨蝶去恨墻高,醉聽鶯語嫌籠小。 紅燭呼盧,黃金買笑。彈絲踮屣長安道。彩箋拈起錦囊花,綠窗留得羅裙草。
儒雅皆傳德教行,幾崇浮俗贊文明。龍門昔上波濤遠, 禁署同登渥澤榮。虛散謬當陪杞梓,后先寧異感生成。 時方側席征賢急,況說歌謠近帝京。
寒夢。寒夢。夢被詩魔調弄。醒來吟落燈花,燈暗紙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聲敲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