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韻二首呈士秀 其一
相逢此日勝平生,不厭支筇數送迎。
樂地共欣三徑就,詩壇仍見一軍驚。
風飄柳線曾經染,雪著梅梢分外清。
光景喚人無計奈,剩煩佳句破愁城。
相逢此日勝平生,不厭支筇數送迎。
樂地共欣三徑就,詩壇仍見一軍驚。
風飄柳線曾經染,雪著梅梢分外清。
光景喚人無計奈,剩煩佳句破愁城。
今日相逢比平生任何時候都更令人欣喜,我不嫌勞累拄著竹杖多次迎送你。我們一同欣喜于歸隱之地已經建成,在詩壇上你的才華仍能讓人驚嘆。風吹動著如染過般的柳線,雪落在梅梢顯得格外清逸。這美好景色讓人難以抗拒,只能煩請你用美妙詩句來破除我的愁悶。
支筇:拄著竹杖。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一軍驚:形容才華出眾,令人驚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友人士秀相逢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詩人有歸隱之意,與友人相聚吟詩,心情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相逢的喜悅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日常交往和情感表達。
山斂吳云暝幾層,
卷簾都上內前燈。
朔蓂六葉初弦月,
猶作朝天淡掃痕。
好個神仙張志和,平生只是一漁蓑。和月醉,棹船歌,樂在江湖可奈何。
禁中圖畫訪玄真,晚得歌詞獻紫宸。天一笑,物皆春,依舊扁舟釣白蘋。
解印歸來暫結廬,有時同釣水西魚。閑著屐,醉騎驢,分明人在輞川圖。
趁梅尋得水邊枝,獨棹漁舟卻過溪。人似玉,醉如泥,閑歌五色線中詩。
人間何物是窮通,終向煙波作釣翁。江不動,月橫空,漫郎船過小回中。
花姑溪上鷺鷥灘,辜負漁竿二十年。無可載,不拋官,攜取全家去不難。
羽書又復棘關門,
一日三馳動至尊。
壁壘乍新牙帳色,
□□旋遁旄頭魂。
西□款議真無賴,
關內雄兵枉自屯。
自是書生偏報主,
登壇宿將總空言。
分明觸處洞融時,
幽澗風輕月到遲。
月轉梢頭銀壓蕊,
風來香動玉搖枝。
紅爐點雪寒如洗,
絕壑清冰影欲移。
自覺春光多泄漏,
一番生意一番奇。
烏藤矯矯長七尺,
當時與爾初相得。
瞿曇倒退愁彌勒,
共誇有眼明如日。
今來絕域支冰雪,
獅子晝眠狐跳立。
藤兮藤兮詎終窮,
恐隨風雨兮化作龍,
何日將予兮直上千峰與萬峰。
紛說江湖雨及時,
聲名漸著漸沈迷。
三餐飽飯安能足,
一縣押司原不低。
白日禍因村酒醉,
黃粱夢值午雞啼。
牢騷自古人多有,
莫向尋常樓肆題。
老萊隱窮楚,因與時世隔。
暮歸怪車轍,夜起避山澤。
若人不可見,況肯低顏色。
安知叢臺下,一旦三千客。
西邊竟不還,嗟哉少良畫。
別樣清芬撲鼻來。
秋香過后卻追回。
博山輕霧鎖崔嵬。
珍重薌林三昧手,
不教一日不花開。
暗中錯認是江梅。
卸杖坐松根,
覓句煙云里。
得意酬青山,
一掬野泉水。
玉堂寒月白,
吟思在長沙。
作令時爭譽,
新詩眾共誇。
漁家連島嶼,
川路入桑麻。
煩寄江南信,
疏梅已著花。
懺除結習老頭陀,讀罷新詩又障魔。涼雨客窗燈似豆,風來如聽佩環過。
病渴相如,喜故人、遺此盤中珍物。卻想碧山樓閣下,雙檜幽亭西壁。滿架明珠,一林蒼玉,六月涵冰雪。移來絕域,張騫也是人杰。
水晶顆顆勻圓,才教入口,兩腋清風發。洗我胸中千磊塊,萬火一時俱滅。便欲騎鯨,乘風直上,手挽驪龍發。廣寒宮里,冷然掇出秋月。
孳孳為善,
無怠講習。
心思唐虞,
圣道可入。
牢落關河賦遠游。
馬嘶葉脫已驚秋。
八聲誰共唱甘州。
休怨霜風幫擪笛,
生憎殘照苦當樓。
眼中舊壘起新愁。
不愁臺嶺路岧峣,
生怕平田惡水澆。
一杓又傾三百里,
令人含恨不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