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中洛中童謠
虎從北來鼻頭汗。
龍從南來登城看。
水從西來河灌灌。
虎從北來鼻頭汗。
龍從南來登城看。
水從西來河灌灌。
老虎從北方而來,鼻頭冒汗。蛟龍從南方而來,登上城頭觀望。大水從西方涌來,河水奔騰泛濫。
虎:可能象征來自北方的勢力或人物。
龍:可能象征來自南方的勢力或人物。
水:這里的水可能象征某種災難或動蕩,河灌灌指河水洶涌泛濫的樣子。
元康是西晉惠帝的年號。當時西晉政治腐敗,宗室爭權,社會矛盾激化。這首童謠可能是民間對當時政治局勢的一種預感和反映,表達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動蕩的擔憂。
這首童謠以簡潔的語言、象征的手法,反映了元康年間社會的不穩定和人們的不安情緒,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間輿論對政治局勢的關注,對研究西晉時期的社會狀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誰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國。誰信鬢上絲,莖莖出蠶腹。嘗聞養蠶婦,未曉上桑樹。下樹畏蠶饑,兒啼亦不顧。一春膏血盡,豈止應王賦。如何酷吏酷,盡為搜將去。蠶蛾為蝶飛,偽葉空滿枝。冤梭與恨機,一見一沾衣。
望春歸。奈春無語,梅雪虛斗芳菲。半醉醒、冷日含煙,宮漏虬催短箭,西山黛顰恨眉。緇塵久淹憔悴,舊燕新鶯,芳訊參差。影吊天涯。斷云沈、江空夢遙魂瘁。畫屏山樣,寸心千里,愁見、漬酒綀襟未浣,泥金寶扇曾題。更凄迷。紅蘭露零未晞。
道人行腳半天下,忽打輕包歌式微。莫作趙州中夜遁,古靈且度出家師。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機生機,巧生巧,心鑊烘烘日煎炒。闖蜀眉嚬游海島,扶桑椹熟金烏飽。金烏飽,飛復飛,四天下人眼眙眙。
清明小院杏花開。半啟朱扉燕子來。曉起梳頭對玉臺。照香腮。羞睹驚鴻瘦影回。
旌旗肅肅卷秋風,赤腳兒童挽乃翁。使者回看為農喜,年來衣履不穿空。
譜鈞天。簌簌塵起紫震軒。綺陌鞭絲,冶春詞句,染芳煙。泠然。叩瓊關。回風悄送碧云閒。愁拋顧曲心眼,破子誰與舞家山。古怨如訴,今情多感,御溝水響潺湲。更鶯捎燕掠,頭管腰鼓,紅鬧春喧。撩我夢憶當年。昆亂競奏,小譜換絲闌。秦箏緊、善才歌板,共惜娟娟意纏綿。置酒痛飲,那堪鞠舞,要眇君前。唱殘舊曲,改拍新聲,宛轉傾笑相延。定子當筵好,輸君夢覺,鏡里悲歡。怕有天魔幻境,伴詩魂、醉醒夢仍連。百篇妙比紅兒,懺情綺障,終古愁無限。奈帝臺、春盡猶羈絆。徵本事、瑤想花顏。念舊游、未怯高寒。任旗亭、畫壁夢痕殘。剩青衫淚,京塵漫浣,倦枕書眠。
勞生共乾坤,何處異風俗。冉冉自趨競,行行見羈束。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萬古一骸骨,鄰家遞歌哭。鄙夫到巫峽,三歲如轉燭。全命甘留滯,忘情任榮辱。朝班及暮齒,日給還脫粟。編蓬石城東,采藥山北谷。用心霜雪間,不必條蔓綠。非關故安排,曾是順幽獨。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曲直我不知,負暄候樵牧。
春風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孰云我輕薄,石頭如何喚作玉。孰云我是非,隨邪逐惡又爭得。古人終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豈不見大鵬點翼蓋十洲,是何之物鳴啾啾。
載酒岳陽樓,秋入洞庭深碧。極目水天無際,正白蘋風急。月明不見宿鷗驚,醉把玉闌拍。誰解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
古木參天枝欲傾,秋風時發半巖聲。厲山擬作故園夢,山雨蕭蕭夢不成。
輕剪優曇,襯貝葉珊柯,經院芳晝。醉白碑廊,香沁艷陽如酒。還訝鬢影欺花,料未許、絮迷春逗。賦上林、玉樹初就,誰管庾郎清瘦。更摩文礎銘思舊。紺云侵、紫衣重繡。東風待綰愁千結,前事空回首。休問故國夢華,怕誤了、翠禽珍偶。寄麝塵新淚,憑咒缽,生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