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汪玉山送仲上人游六祖塔詩次韻
玉山四句偈,
看了百千回。
不是為送僧,
不是為尋梅。
玉山四句偈,
看了百千回。
不是為送僧,
不是為尋梅。
汪玉山所作的四句偈語,我已經看了成百上千回。這并非是因為要送僧人遠行,也不是因為要尋覓梅花。
偈(jì):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詞。四句合為一偈。
仲上人:一位僧人,‘仲’可能是其名字中的字,‘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六祖塔:可能是供奉禪宗六祖慧能的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可能佛教文化盛行,詩人可能與汪玉山、仲上人等有一定交往。詩人看到汪玉山為送仲上人游六祖塔所寫的詩,被其中的偈語吸引,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偈語的獨特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佛法偈語的重視和對世俗事務的超脫。其特點是語言質樸、表意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流和感悟。
窈窕疏花憶淡妝。
遠山如寫畫眉長。
那堪微雨濕衣裳。
夢好渾忘銀漢迥,
書來猶帶繡檀香。
相思無底不能量。
鉅公行嶺表,身帶日邊云。
謂借巖廊澤,海隅被南薰。
胡然動歸念,豈不懷明君。
滄洲多芷蘭,可以寄殷勤。
馨香容易結,何事苦離群。
皎皎白駒詠,清聲試一聞。
一方靈幾一孤檠,
半起幽風半滅明。
更苦夜號添母痛,
幾回泣血忽吞聲。
仙苑名花取次妝,
鼕鼕羯鼓謾催芳。
春風不費纖毫力,
拂掠枝頭便有香。
深叢罥蝶,密葉喧蜂,荼蘼同時上架。百尺春藤,向春殘、花又同時開也。長條怎把,嫌剌手、鋒芒鉤掛。冰雪玲瓏消永晝,風味何瀟灑。
微風吹蕩翠幕,香氣中人,此景最難寫。一種銷魂,百千般、裝點溫柔聲價。繁枝上下。無限相思清夢夜。斷腸風雨關心事,明月芳菲謝。
秧針未插,藕孔難抽,繚亂閑愁別緒。柔情一樓。柳條兒、不綰濛茸狂絮。回腸怎貯。攪金井、轆轤來去。弱生生、萬點飛花。都被春牽住。
細似鬢云無數。總三眠蠶老,絲猶長吐。纏綿何苦。心中線、系上合歡雙樹。杳無憑據。鮫人淚、織成銷素。解相思、縈繞勾連,不斷如春雨。
玉殿龍墀元會日,千官拜舞奉堯樽。
問周大老今安在,嘆魯靈光尚獨存。
次對職清褒橐從,中書君禿愧□□。
自憐洛社歸差晚,舊話無人可共論。
晴即前岫樵,峰分方未返。
路亂籠綠羅,云暈涌愈遠。
儉德徽音古亦稀,不嫌糲食與粗衣。
周親時饋監門粟,教子常停孟母機。
紫氣滿庭鳩杖健,丹山萬里鳳雛飛。
百年共祝期頤壽,萱草長隆婺永輝。
迤邐東莊路,春風黑板橋。
前溪通竹樹,比戶足漁樵。
谷口風猶在,南陽興未遙。
青鞋從此辦,不獨為花朝。
累月愁霖,知今夕、是何天色。秋老矣、芙蓉遮道,黃花留客。長有霜螯來左右,誰言櫪馬能煎迫。眄高穹、重疊起頑云,星難摘。
羅綺盛,軒窗窄。心已醉,肩須拍。更十分行酒,再三相嚇。鳳詔十行歸路近,桂華千里明年隔。趁閑時、樓上共凝眸,蘆花白。
連帥諸侯長,維師列爵隆。
儀刑憲萬國,眷禮視三公。
白日年華盡,浮云世事空。
九原伊洛上,松柏自悲風。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尤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春色眼中盡,春心當奈何。
禪房清磐罷,竹葉雨聲多。
幽夢曉初醒,前池風自波。
論詩如有興,命駕此時過。
吾儒根本在修身,
恬淡無為樂性真。
此性本無塵可去,
去塵猶是未離塵。
眉梢分翠,唇尖橫玉,柔脆未輸鶯骨。越儂也解折閒花,似倦采、秋香細蝶。
枕鴛移并,晨鳧嘶殺,紅浪才翻魂怯。雙眠那得到黃昏,又幾見、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