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村 其一
之玄云外路,凹凸雨中山。
竹密亭臺隱,花深鳥雀閑。
掛瓢巢父在,采藥葛翁還。
便欲投簪組,分渠屋半間。
之玄云外路,凹凸雨中山。
竹密亭臺隱,花深鳥雀閑。
掛瓢巢父在,采藥葛翁還。
便欲投簪組,分渠屋半間。
去往那玄遠的云外之路,山巒在雨中高低起伏。竹林茂密,亭臺隱藏其中;花叢幽深,鳥雀悠然自在。像巢父那樣掛瓢隱居的人還在,采藥的葛翁也回來了。我便想放棄官職,向他們分來半間屋子居住。
之:前往。
玄云:高遠的云。
凹凸:形容山巒高低不平。
掛瓢:相傳堯時巢父以樹為巢而寢,時人欲以瓢遺之,掛于樹,風吹歷歷作聲,巢父以為煩,乃取棄之。后用為隱居不仕的典故。
巢父:傳說中的隱士。
葛翁:指葛洪,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yī)藥學家,常入山采藥。
投簪組:指棄官隱居。簪組,古代官吏的冠飾,這里代指官職。
分渠:向他分取。渠,他。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表達的歸隱之意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官場有所經(jīng)歷后,對官場生活感到疲憊,在游覽山村時,被山村的寧靜生活所吸引,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隱的愿望。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山村美景和隱居人物,營造出閑適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辭家泊水幾番秋,流浪天南海角頭。此去千鵝三萬里,憑君馬上寄離愁。
石上溪蓀發(fā)紫茸,碧山幽藹水溶溶。菖花定是無人見,春日惟應羽客逢。
粗桃俗李要風光,番雨危君白玉堂。回首南枝春夢斷,芳心猶憶古含章。
飲嵐光,消酒病。迤邐來穿花徑。行處蝶飛蜂又競。殘麝沾衣領。曲檻小池相掩映。恰似曉鸞妝鏡。妝罷有誰堪比并。風弄梅花影。
趙州門戶,都無關鎖。侍者粗心,當頭蹉過。靈利沙彌,珍重便行。這里下一轉語,夜深歸堂向火。
景光遲暮。日日霏寒雨。記得玉郎臨別去。帶結同心雙縷。南浦又綠春波。君不歸來柰何。手種芭蕉寸葉,如今漸展成窠。杏飄紅雨。煙柳垂金縷。燕子飛來雙雙語。覓遍舊巢無處。將書寄與輕鴻。莫教淚眼迷濛。學得銀箏一曲,年年自有春風。
殘花悵望近人開,不盡長江滾滾來。寒食清明都過了,鷓鴣飛上越王臺。
入室兒童隘函丈,想見綵衣還謔浪。掛冠如欲賦田園,一水淮鄉(xiāng)足閒曠。
癡拙時無用,歸來老罷休。夜寒為客夢,歲晚異鄉(xiāng)愁。鳥有南枝宿,川皆東海流。憑高望歸路,云重失滄洲。
與花叢薄且媻娑,早晚風霜亦奈何。欲待太平求不死,南陽水勝上池多。
獨尋蘭渚玩遲暉,閑倚松窗望翠微。遙想春山明月曙,玉壇清磬步虛歸。
前年赴急合梁山,一歲征行一歲還。待到故鄉(xiāng)能幾月,明朝又出雁門關。
趙州庭前柏,何似門外柳。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更問事如何,合卻□生口。
楓老吳江側。秋漸深、涼氣夜來侵席。珠舫暗移,畫屏重展,山壓寒碧。聽歌曲將闌,鳳簫如為訴怨抑。少年隨過客。縱宋玉才華,陸機聲價,但有素衣塵染,夢云偏隔。愁極。昏鐙照壁。動萬千、感念如織。袖沾香澤。前盟猶在,墜歡欲拾。柰極目、遙空去程,無計留片翼。滯舊國。心向北。謝系足傳書,歸鴻猶自認得。淚滴紅箋變色。
世事人情了,年華鬢發(fā)侵。平生憂國淚,老去戀鄉(xiāng)心。四壁家千里,三秋書萬金。號寒小兒子,念汝故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