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端叔和九日詩至用韻奉謝恤鄰之義且申前請
壯不如人老更遲,可憐赤□□宗余。鄉微膚使賢方伯,誰激西江活鮒魚。
生怕遄歸趁紫泥,緣危方藉得同躋。交鄰誼與春秋并,應許臧孫數告齊。
夏畦不病晚穜佳,哿矣將詩補黍華。散百為千吾寫似,深山窮谷遍籠紗。
不因與國近交歡,冰齒相從發已班。多見長才無肯綮,豈辭一簣竟為山。
壯不如人老更遲,可憐赤□□宗余。鄉微膚使賢方伯,誰激西江活鮒魚。
生怕遄歸趁紫泥,緣危方藉得同躋。交鄰誼與春秋并,應許臧孫數告齊。
夏畦不病晚穜佳,哿矣將詩補黍華。散百為千吾寫似,深山窮谷遍籠紗。
不因與國近交歡,冰齒相從發已班。多見長才無肯綮,豈辭一簣竟為山。
年輕時不如他人,到老來更是遲緩,可憐只剩下這赤貧的宗族余脈。若沒有賢能的使者和地方長官,誰能引來西江之水救活那干涸車轍中的鮒魚呢。生怕對方急速回去,因為身處危難正需要與之一同攀登。結交鄰邦的情誼可與《春秋》相提并論,應該會答應像臧孫多次向齊國求救那樣的請求。夏日在田間勞作的人不擔憂,晚種的莊稼也很好,用詩來彌補黍谷之華也是美事。我把百篇寫成千篇,讓這詩像紗籠一樣傳遍深山窮谷。若不是與友邦親近交好,一起談笑時頭發都已斑白。常見有大才之人做事游刃有余,又怎會推辭再添一筐土去堆成山呢。
壯不如人:年輕時比不上別人。
赤□□宗余:推測指赤貧的宗族余脈。
膚使:指朝廷派往地方的使者。
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后泛指地方長官。
西江活鮒魚:出自《莊子·外物》,比喻在困境中得到救助。
紫泥:指詔書,這里可能指對方有朝廷征召要回去。
同躋:一同攀登,比喻共渡難關。
臧孫數告齊:臧孫是春秋時魯國大夫,曾多次向齊國求救。
夏畦:指在夏天田間勞作的人。
穜:晚種的谷物。
哿矣:表示稱許。
黍華:可能指黍谷之華,代指美好事物。
寫似:書寫、創作。
籠紗:用紗籠罩,這里指詩被廣泛傳播。
與國:友好的國家或邦交。
冰齒:形容談笑。
肯綮:筋骨結合的地方,比喻關鍵、要害。
一簣:一筐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困境之中,需要他人的幫助?!班l微膚使賢方伯,誰激西江活鮒魚”表明可能當地的社會環境不佳,百姓或自己面臨困難,而詩人希望能得到賢能之人的救助,與友人交好以共度難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在困境中渴望救助和與友人交好的愿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使詩歌富有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困境中的情感和訴求。
置之一壑謝鯤像,畫入三峰潘閬圖。二子居山真得趣,山齋曾為寫真無。
看來萬事羽毛輕,冰玉泠泠出世情。不逐眾生留口業,祗將心事托神明。
瞻夕臨廣郊,歡宴良須臾。之子駕言返,高登郁踟躇。不惜形影闊,所悲歲月踰。三江曠綿邈,悠悠限東隅。征途慎所須,愿保千金軀。
解印南來久卸鞍,未甘遮日向長安。洪都別駕何廉取,齋殿除書果趣還。再入美傳喧輦下,多情遠別到溪干。才名藉甚如君少,此去應須立要班。
徂徠夜裂山中石,恍見蜿蜒龍起蟄。頭角崢嶸鱗甲粗,直上云霄幾千尺。欲飛未飛勞屈蟠,左攖右拿風雨寒。飽經霜霰陳入骨,須鬣自老靈湫乾。松形如龍龍如松,不由天工由畫工。虎頭孫子得雅趣,神妙盡出毛錐鋒。畢先韋偃稱往昔,追逐聲名繼蹤跡。少陵去后歌者誰,今我對此三嘆息。
一歲馀三日,還鄉鳥道通。論兵無眾寡,決勝在英雄。短發思親白,衰容待酒紅。出門親舊滿,共訴客囊空。
六十頹齡獨可嘆,五千馀里一微官。河臨斷岸魂應斷,徑入寒巖膽亦寒。白雁關心秋杳杳,黃塵吹面日漫漫?;h英爛漫情如失,嶺樹迢遙興欲闌。
蟻返愁尋穴,鴉歸喜見巢。
干密花疏更作叢,深林空谷自春風。王孫去后多芳草,零落馀香繭紙中。
虛閣延涼飔,唯聞芳草氣。漁艇出滄浪,弄笛仍遺世。山鳥為飛鳴,游魚順流去。幽人午睡馀,翛然信高致。何物馬生圖,會得其中趣。展閱不能忘,賦得工五字。
故國王孫后,先生德望隆。相將年九十,出處浙西東。學本趨庭教,醫存濟世功。俄然棄榮養,哀慟起秋風。吳淞今共客,臺婺遠相連。去國二千里,論心四十年。故人將盡矣,老淚重潸然。修得遺賢傳,儲輸太史編。
渺斜陽、村煙酒市,獨教王謝如此。漁翁夢入江頭絮,寂寂平安西子。東風起。東風起。種桃千樹皆流水。橋邊萬里。甚老子情鐘,明朝后日,又灑送春淚。春過雨,歷歷遠山如洗。暮云堪共誰倚。諸賢洛下風流散,輕薄紛紛馀幾。聊爾爾。問世事。何如自嗅殘花蕊。金銅劍履。但陌上相逢,摩挲一笑,鑄此幾時矣。
偕老無慚古孝廉,慈闈方祝海籌添。傷心忽報游仙速,養子真傳立教嚴。天上舊恩馀鳳誥,山中新壤恊龜占。平生懿德知難朽,太史銘文為發潛。
杏破繁枝春意鬧,牙盤堆實薦時新。仙家種此應知味,試問廬山姓董人。
道人起念不尋常。宿業牽纏惹禍殃。樸實修真方得久,浮虛學道豈能長。旋生旋滅心難定,不動不搖意易防。早悟知常功累足,恁時許爾志堅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