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劉秀野詩韻 其三
莫春春服成,嬉游吾所愛。
至哉浴沂心,斯言不下帶。
浩蕩六合間,徹視寧有礙。
何事千載馀,茲境稀能會。
莫春春服成,嬉游吾所愛。
至哉浴沂心,斯言不下帶。
浩蕩六合間,徹視寧有礙。
何事千載馀,茲境稀能會。
暮春時節春服已制成,游玩嬉戲是我所喜愛的事。那在沂水邊沐浴的心境真是太妙了,這話意味深遠。在廣闊無垠的天地之間,透徹地去看又哪會有阻礙呢。為什么千年過后,這樣的境界很少有人能領會。
莫春:即暮春,晚春。
浴沂心:出自《論語·先進》中曾皙“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表達一種悠然自在、與自然相融的心境。
不下帶:指不偏離當前話題,意味深長。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整個宇宙、天下。
會:領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相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看到世人忙于世俗事務,而難以體會到古人那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境,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古人閑適自然生活境界的向往和對后人難以領會此境界的感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傳統精神境界的追求。
漢庭近日少宗盟,博選宗英副匠卿。高帝子孫誰宿德,翰林風月得先生。又持一節湖南去,政是三湘雁北征。但使遠民蒙福了,早歸詞禁賦新鶯。座主門生四十年,江湖契闊幾風煙。同朝再接鴛行里,握手相看鶴發前。誤喜論詩追舊事,不知呼酒是離筵。老懷只作還山夢,輸與先生早著鞭。
吾門客不到,永日坐蕭疏。花拂琴書色,風清枕簟馀。觀心知世妄,省樸解予初。蕪蔓從榛草,幽偏炯自如。
徘徊睇閶闔,悵望機姑蘇。慨矣嗟荒運,悲哉惜霸圖。子常終覆郢,宰嚭遂亡吳。石隕星方暗,山崩川自枯。周京摧棫樸,漢社落枌榆。宮毀無巢燕,城空馀堞烏。茲邦號端委,多士自相趨。照廡同燕石,光車等魏珠。言離已惆悵,念別更踟躕。若訪任公子,求余東海隅。
罷直晴煙散曉珂,君王侍從賜衣多。高堂喜極千金壽,故苑恩深六傳過。到日夏云明震澤,來時朔雪滿滹沱。柏梁何限詞臣手,歸蜀長卿待和歌。
哀哉韓信遇劉邦,鑼鼓重開大戲場。縱使廬山能袖手,可能逃劫在紅羊?
春色滿南州,鄉心上北樓。青天萬古意,白日半生愁。城曉鐘才動,江晴霧未收。人間幾興廢,依舊水東流。
清篇屬我慰平沉,密密玄關領會新。從此倚門麾捕影,更將形似許詩人。
別苑命飛觴,平沙徙行幄。藉蘭初解帶,拾蕊俄盈握。回策步前溪,塵纓仍自濯。
枕頭殘卷拄床龜,病臥猶持竹節杯。夢似奇虹輝夜立,雨驅瀚海潑天飛。起看世界沉都沒,隨撫靈臺有亦微。他處猶存他客否,茫茫如我坐摧頹。衾中起臥兩惶惶,奈汝羈懷不可降。收作夢魂才一點,散于夜色復千方。遙思矮屋空山里,舊有斜窗斷燭光。今夜此光馳萬里,迢迢來照鬢髯長。
雪鴻馀影入荊關,相賞居然水石間。彈指滄桑幾樓閣,十年清夢落蓬山。
雨雪扁舟夜欲徂,敲門無力任童奴。不知畫閣深沉處,曾有燈花報客無。
平步青云上,逢辰亦盛哉。十年登兩地,四見入中臺。獨擅調元手,咸推濟世才。如何天不慭,一夕泰山頹。
城中有高樓,十二紅闌干。丹梯下平地,飛甍入云端。一朝異時事,榛莽生凄寒。小樓可丈許,亦足羅杯盤。佳客不在多,八九相盤桓。置身固言窄,置心有馀寬。孟冬風日溫,會合盡所歡。寒山拂煙翠,霜葉流朱丹。冥飛見高鴻,長嘯驚白鸞。徘徊不能去,落日光團團。
寒逼茅齋一徑回,竹書木影靜徘徊。藜燈入夜何人到,疑有乘舟月下來。
繞徑惟溪水,幽居遜席門。攘攘心不競,默默舌終存。有客曾題鳳,還誰是化猿。紛然事倒屣,吾道詎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