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大華下第還
舊業長楊滿篋閒,春風燕市買驢還。
輕塵鳥背頻揮麈,曙月雞聲欲度關。
世味旋嘗隨路酒,鄉心遙慰隔州山。
憐君無計能留住,草草詩成空厚顏。
舊業長楊滿篋閒,春風燕市買驢還。
輕塵鳥背頻揮麈,曙月雞聲欲度關。
世味旋嘗隨路酒,鄉心遙慰隔州山。
憐君無計能留住,草草詩成空厚顏。
你長久以來的學業成果滿滿地閑置在箱子里,在這春風吹拂的時節從燕市買驢踏上歸程。一路上你像揮動拂塵般揮別輕塵,在曙光中伴著雞聲準備過關。旅途中你隨時品嘗著沿途的酒來感受世態炎涼,隔著州山遙望著故鄉來慰藉思鄉之情。我憐惜你卻沒辦法把你留住,匆忙寫成這首詩,我羞愧不已。
舊業:指長久以來的學業等成果。長楊:這里可能代指學業、文章等。篋:箱子。燕市:指北京一帶。揮麈:揮動拂塵,有瀟灑揮別的意味。旋嘗:隨時品嘗。
從詩題可知,友人沈大華科舉落第,詩人在其返鄉時作此詩送別。當時科舉是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徑,落第意味著希望破滅,友人心情低落,詩人也滿是惋惜與不舍。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落第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細膩,真實地展現了友人的失意和自己的不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的常見情感。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云鬟綠鬢罷攬結。
愁如回飆亂白雪,去年寄書報陽臺。
今年寄書重相催,胡為東風為我吹行云。
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朗月何高高,樓中簾影寒。
一婦獨含嘆,四坐誰成歡。
時節屢已移,游旅杳不還。
滄溟倘未涸,妾淚終不干。
君若無定云,妾若不動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難。
愿為邊塞塵,因風委君顏。
君顏良洗多,蕩妾濁水間。
芳草落花如錦地,二十長游醉鄉里。
紅纓不重白馬驕,垂柳金絲香拂水。
吳娥未笑花不開,綠鬢聳墮蘭云起。
陸郎倚醉牽羅袂,奪得寶釵金翡翠。
主人一去池水絕,池鶴散飛不相別。
青天漫漫碧海重,知向何山風雪中?
萬里雖然音影在,向心終是死生同。
池邊巢破松樹死,樹頭年年烏生子。
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竊賊誰夜行。
白日堂堂殺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
海濱分作兩處生,海鯨分海減海力。
俠客有謀人不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
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
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
山川路長誰記得,何處天涯是鄉國?
自從驚怖少精神,不覺風霜損顏色。
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聞,明明漢月應相識。
南國多佳人,莫若大堤女。
玉床翠羽帳,寶襪蓮花炬。
魂處自目成,色授開心許。
迢迢不可見,日暮空愁予。
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黃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鸞鏡無由照,蛾眉豈忍看。
不知愁發換,空見隱龍蟠。
那愜紅顏改,偏傷白日殘。
今朝窺玉匣,雙淚落闌干。
手盤風,頭背分,電光戰扇,欲刺敲心留半線。
纏肩繞脰,??合眩旋。卓植赴列,奪避中節。
前沖函禮穴,上指孛彗滅,與君一用來有截。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遶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褭褭,千聲萬聲鹖鳥鳴。
兄弟同出門,同行不同志。凄凄分岐路,各各營所為。
兄上荊山巔,翻石辨虹氣。弟沈滄海底,偷珠待龍睡。
出門不數年,同歸亦同遂。俱用私所珍,升沈自茲異。
獻珠龍王宮,值龍覓珠次。但喜復得珠,不求珠所自。
酬客雙龍女,授客六龍轡。遣充行雨神,雨澤隨客意。
雩夏鐘鼓繁,禜秋玉帛積。彩色畫廊廟,奴僮被珠翠。
驥??千萬雙,鴛鴦七十二。言者禾稼枯,無人敢輕議。
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門戶親戚疎,匡床妻妾棄。
銘心有所待,視足無所愧。持璞自枕頭,淚痕雙血漬。
一朝龍醒寤,本問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備。
仁兄捧尸哭,勢友掉頭諱。喪車黔首葬,吊客青蠅至。
楚有望氣人,王前忽長跪。賀王得貴寶,不遠王所蒞。
求之果如言,剖則浮云膩。白珩無顏色,垂棘有瑕累。
在楚列地封,入趙連城貴。秦遣李斯書,書為傳國瑞。
秦亡漢魏傳,傳者得神器。卞和名永永,與寶不相墜。
勸爾出門行,行難莫行易。易得還易失,難同亦難離。
善賈識貪廉,良田無稙穉。磨劒莫磨錐,磨錐成小利。
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
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
此時阿嬌正嬌妬,獨坐長門愁日暮。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將買賦。
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歸故林。
兔絲固無情,隨風任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彊縈抱。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絲。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
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
古時得意不相負,祗今惟見青陵臺。
皎皎白纻白且鮮,將作春衫稱少年。
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復恐蘭膏污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
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