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宛城五日追次舊游漫成十首 其十
重五節,
今歲在南陽。
墻腳蝸牛行艾葉,
檐牙鳩婦話榴房。
絲雨濕年光。
重五節,
今歲在南陽。
墻腳蝸牛行艾葉,
檐牙鳩婦話榴房。
絲雨濕年光。
又是端午節,今年我在南陽度過。墻腳邊,蝸牛緩緩爬過艾草的葉片;屋檐下,雌斑鳩在石榴花叢間輕聲低語。細密的雨絲,濕潤了這流逝的時光。
重五節:即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因月、日均為五,故稱重五。
鳩婦:雌斑鳩。
榴房:指石榴花,因石榴花開時房狀,故稱。
絲雨:如絲般細密的雨。
年光:時光、歲月。
此詞為作者于端午時節客居南陽(宛城)時,追憶舊日游歷經歷所作。通過對當下端午景物的捕捉,寄寓對舊游的懷念與時光流逝的感懷。
全詞以小見大,通過端午南陽的日常細節(蝸牛爬艾葉、鳩語榴房、絲雨濕光),勾勒出平凡生活中的詩意,情感含蓄,語言質樸,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細微處的敏銳觀察與時光體悟。
歲暮溪頭欲雪天,思歸頻問社橋船。心知籬落梅花樹,已有寒香似去年。
抺卻濃嵐作羽衫,撫松終日坐枯巖。盜悲老氏折衡斗,馬謝莊生祱轡銜。青鳳下來傳古字,白云飛去護仙緘。芝田數畝那耕得,收拾山中木柄欃。
平原莽莽草連空,二十年前識汴宮。嵩室數峰明野外,黃河一曲落天中。含香舊署歸何遠,過嶺新篇調盡工。相送海頭何限意,因君遙問鮑家驄。
田家輕脫屣,聊結凈人緣。影外香燈寂,清風百世傳。
星名古寺遺蹤遠,月掛空山分外明。竹影卻疑蟠影動,松聲時帶磬聲清。光分郊野昏如畫,照徹淺崖險亦平。誰使傳燈來此處,清輝今已徹專城。
錦襁猶自泣呱呱,玩弄當年小鳳雛。恐學良人游汗漫,任教繡戶不懸弧。
無地堪容馬,朝天只御風。石形千處險,肉質幾人工。鳥道明如線,籃輿曲作弓。從茲分上下,荒忽入洪濛。
柳州城外草漫漫,獨步荒崗淚不乾。白日斜穿松葉冷,黃沙半掩石碑殘。天涯漂泊游魂苦,人事炎涼行路難。忍對孤墳揮手去,茫茫此際裂心肝。
風信已過廿四,芳辰更遇重三。歲月糊涂新舊歷,花事參差春夏天,燕歸來杜鵑。胸有崇山峻嶺,耳無急管繁弦。俯仰悲歡皆趣韻,寒暖陰晴隨自然,老年追少年。
星分井鬼占高躔,瑣細還書食饌編。不作屈原醒到死,卻同李白醉登仙。濡涎唧唧生泉眼,閟息陶陶樂甕天。口腹固知能累德,為渠風味一軒然。禍成篝火最堪憐,蒯索寒蘆更與編。細剔膏蘇付饞子,卻吟醉骨屬詩仙。沉冥并作南柯夢,混沌誰開太極天。聞道將糖尤躁擾,解蒲投甑想騷然。
楚苑長春勝,宗賢雅道遐。清尊馀醴酒,芳樹始梅花。興卜歡娛夜,文追典麗家。歌鐘催景色,星月避燈華。火技呈新制,金鋪綴落霞。共懷安物泰,不但樂賓嘉。
高蟬蔭嘉木,未省螗斧危。勇蟲亦何愚,不顧黃雀饑。癡癡挾彈子,已復露沾衣。世事無不然,古今同一悲。
殘墨猶香落姓名,孤缸清夜淚充橫。公然墨發人將去,畢竟青山約未成。心事如冰見底里,交游于我快平生。柳浪湖上深更月,料得詩魂近水行。
蘆葦蕭蕭生晚潮,伍員何地更吹簫。夕陽自逐寒鴉去,萬片宮花共寂寥。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