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元日和友人韻
靈槎容易度流年,
海角春云思黯然!
地近虹津堪浴日,
潮生蜃市欲黏天。
東來已識陽當震,
北望誰云歲在燕!
先甲后庚應有象,
抽毫預擬「中興篇。」
靈槎容易度流年,
海角春云思黯然!
地近虹津堪浴日,
潮生蜃市欲黏天。
東來已識陽當震,
北望誰云歲在燕!
先甲后庚應有象,
抽毫預擬「中興篇。」
仙槎輕易地載著歲月流逝,海角邊春云繚繞,思緒黯然。此地臨近虹津,可沐朝陽;潮起時蜃市如接天際。已知東方陽氣正盛如震卦之象,北望誰言這一年屬于燕地?時間流轉應有征兆,提筆預作「中興篇」。
靈槎:傳說中往來天河的木筏,此處喻指時光流逝。
虹津:有虹的渡口,或指天河,典出《拾遺記》。
浴日:太陽初升,典出《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
蜃市:海市蜃樓,由光線折射形成的虛幻景象。
陽當震:震為八卦之一,代表東方、春天,象征陽氣上升。
先甲后庚:天干紀日,《易經》中喻指時間變化的規律。
抽毫:提筆,指開始寫作。
詩作于癸巳年元日(正月初一),詩人與友人唱和。結合「海角」「北望」等語,推測創作于偏遠之地,或正值國家動蕩之際,詩人借元日抒懷,寄望時勢變化、國家復興。
此詩為元日感懷之作,以自然景象與時間意象為引,由時光流逝轉向對時勢的觀察(「陽當震」「歲在燕」),最終落于「中興篇」的期待,體現詩人對家國命運的關切與積極展望。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愿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竟日雨冥冥,雙崖洗更青。水花寒落岸,山鳥暮過庭。暖老須燕玉,充饑憶楚萍。胡笳在樓上,哀怨不堪聽。
白狗斜臨北,黃牛更在東。峽云常照夜,江月會兼風。曬藥安垂老,應門試小童。亦知行不逮,苦恨耳多聾。
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
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負米力葵外,讀書秋樹根。
卜鄰慚近舍,訓子學誰門。
江濤萬古峽,肺氣久衰翁。
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
衣裳垂素發,門巷落丹楓。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贊功。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
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
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
雷霆空霹靂,云雨竟虛無。炎赫衣流汗,低垂氣不蘇。乞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何似兒童歲,風涼出舞雩。
瘴云終不滅,瀘水復西來。閉戶人高臥,歸林鳥卻回。峽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想見陰宮雪,風門颯踏開。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屢新。將衰骨盡痛,被褐味空頻。欻翕炎蒸景,飄搖征戍人。十年可解甲,為爾一沾巾。
南極青山眾,西江白谷分。
古城疏落木,荒戍密寒云。
歲月蛇常見,風飆虎或聞。
近身皆鳥道,殊俗自人群。
睥睨登哀柝,矛弧照夕曛。
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
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龍似瞿唐會,江依白帝深。
終年常起峽,每夜必通林。
收獲辭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齋非一處,秀氣豁煩襟。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
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
雨聲沖塞盡,日氣射江深。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
雨聲傳兩夜,寒事颯高秋。
挈帶看朱紱,開箱睹黑裘。
世情只益睡,盜賊敢忘憂。
松菊新沾洗,茅齋慰遠游。
微雨不滑道,斷云疏復行。紫崖奔處黑,白鳥去邊明。秋日新沾影,寒江舊落聲。柴扉臨野碓,半得搗香粳。
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暮秋沾物冷,今日過云遲。上馬迥休出,看鷗坐不辭。高軒當滟滪,潤色靜書帷。
物色歲將晏,天隅人未歸。朔風鳴淅淅,寒雨下霏霏。多病久加飯,衰容新授衣。時危覺凋喪,故舊短書稀。
楚雨石苔滋,京華消息遲。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鷗饑。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繁憂不自整,終日灑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