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益生韻二首
客里牢愁君代遣,小詩投合便成奇。春山煙繞蕪城樹,正是江南二月時。
江上逢君江上別,天涯從此判云泥。一聲長嘯吳山晚,兩岸黃鶯不住啼。
客里牢愁君代遣,小詩投合便成奇。春山煙繞蕪城樹,正是江南二月時。
江上逢君江上別,天涯從此判云泥。一聲長嘯吳山晚,兩岸黃鶯不住啼。
客居在外的愁悶由您代為排遣,一首小詩投合心意便覺奇妙。春日的山巒煙霧繚繞著蕪城的樹木,正是江南二月的美好時節。在江邊與您相逢又在江邊離別,從此天各一方如隔云泥。暮色中在吳山發出一聲長嘯,兩岸的黃鶯不停地啼叫。
牢愁:憂愁,愁悶。
蕪城:指揚州,因南朝鮑照作《蕪城賦》得名,此處代指江南古城。
判云泥:判,區分;云泥,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差距極大,此處指分離后相隔遙遠。
吳山:吳地的山,泛指江浙一帶的山。
此詩為和友人“益生”之作(次韻指按原詩用韻和詩),當作于詩人客居江南期間。詩中“江上逢君江上別”可見與友人短暫相聚又分離的背景,反映了客游中的交游與離緒。
兩首詩通過唱和與別景的描寫,展現了友人相交的默契與離別之思。詩中江南春景與別緒交織,情景交融,語言清新自然,是清代唱和詩中情感真摯的佳作。
吾病不憂死,死亦向天歸。涅槃隨住處,狀似鐵牛機。
宛然一水外,已是隔塵緣。深竹嘗留客,幽齋頗近禪。疏林澹殘照,遠岫起寒煙。席上侯芭醉,知君好講玄。
霜飛六月莽生寒,病骨那堪強據鞍。萬里飄零馀短劍,幾人慘澹惜南冠。鄒陽梁獄書堪上,李白潯陽淚未乾。慷慨侍臣爭折檻,書生名已動長安。
龜山獨出壓淮流,寶塔仍居最上頭。銀筆書空天作紙,玉龍拔地海成湫。向來一厄遭群犬,挽以六丁兼萬牛。逆血腥膻化為碧,空馀風雨鬼啾啾。舊歲新年來往頻,孤標數面便多情。獨將白發三千丈,上到瑤臺十二層。萬里海風吹不動,半輪淮月為誰明。東坡舊跡無尋處,試問龕中錦帽僧。
晚得田園趣,平居樂有馀。好賢聞善道,奉佛契真如。往事歌謠在,浮生夢幻虛。我慚居堊室,無路挽靈車。
紫禁初開月欲低,千官待漏午門西。玉階柳色侵朱閣,寶帳香車過御堤。仙仗日臨花氣動,鹓班風急佩聲齊。天顏有喜朝回晚,散步花邊路欲迷。
兩水蒼茫幾葉舟,街沿山轉此渝州。萬家燈火層層疊,疊到天邊勢未休。
一從棹雪剡溪歸,五載懷賢思不違。耽酒每聞陶靖節,看詩長慕謝玄暉。延津佩劍愁龍化,洛浦吹笙想鳳飛。休用六韜窮術數,且將三易盡精微。驊騮出路增時價,美璞藏山耿夜輝。桂嶺隴高魚度阻,楚天云遠雁來稀。郊居晚雨深蘿薜,洞府秋風老蕨薇。割席管寧原自負,卜鄰王翰愿相依。頻年異縣傷離別,何許連床聽發揮。稍待約同黃禮輩,再隨流水覓巖扉。
幽霖苦不徹,杲日蒼云愁。積水迷寒草,殘煙帶夕流。游魚翻底浪,征鶴度莎洲。悵望虛齋里,閒謳惜素秋。
荊楚富名嶠,太岳氣雄哉。云杪擢珠林,天中懸玉臺。遙遙人境絕,肅肅神君來。
鴨綠未全生曲沼,鵝黃先已上柔柯。故應春物撩詩思,白發明朝一倍多。
昨插新秧今稻熟,農家生意最匆忙。秋才落地山山瘦,菊已遮天漫漫香。倘有洛陽田二頃,豈辭牛背笛三光。栽瓜猛憶橋南樹,淚與塵灰滿面龐。吾衰甚矣如枯葉,老姐命余背此亨。一豎一橫神十字,晃來晃去命三生。路中南北悲人詫,皮里春秋熱自焚。漫說此中滋味苦,解嘲一作雨淋心。兩笑盈渦慈老姐,一秋到骨瘦青山。嗔加薄罵詢緣故,“酒與清愁敵肺肝”。鍋里落湯雞爛燉,杯邊啅食狗蠻纏。嗟余尚有廉家腹,誰使趙家使使探。
八年方把袂,萬里只含情。已自忘顏面,猶能記姓名。深杯照落日,寒葉動秋聲。獨愧飛蓬影,飄飄過此生。
府門煙雨漾晴沙,十里長州興未涯。病客不知春早晚,東風開遍木綿花。
吾病不憂死,本愿終不移。修供從今始,龍天鑒在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