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伯謙先生南京試馬圖
匹馬沖風猛著鞭,馳驅國事話當年。浙閩蘇皖前塵在,幾度回思一憮然。
記曾桑梓鳴琴治,常恐髀肉銷壯志。重來戎幕贊戎機,蒿目人間今何世。
展視當時試馬圖,雄心糾糾欲前驅。蒼茫山色塵頭起,戰陣無勇信非夫。
四顧海疆風云惡,男兒愛國莫躊躇。風云惡,莫躊躇,遑問履尾與剝膚。
君不見五洲無此好廣土,肯教伈伣羞外侮。睡獅不醒宰割憂,嘆息周原空膴膴。
匹馬沖風猛著鞭,馳驅國事話當年。浙閩蘇皖前塵在,幾度回思一憮然。
記曾桑梓鳴琴治,常恐髀肉銷壯志。重來戎幕贊戎機,蒿目人間今何世。
展視當時試馬圖,雄心糾糾欲前驅。蒼茫山色塵頭起,戰陣無勇信非夫。
四顧海疆風云惡,男兒愛國莫躊躇。風云惡,莫躊躇,遑問履尾與剝膚。
君不見五洲無此好廣土,肯教伈伣羞外侮。睡獅不醒宰割憂,嘆息周原空膴膴。
一匹戰馬迎著疾風猛力揚鞭,馳騁疆場為國事奔忙的歲月令人回想。浙閩蘇皖的往事仍在眼前,多次追憶總不禁悵然神傷。記得您曾在家鄉以禮樂治理一方,常擔心久不征戰大腿生肉消磨壯志。如今再次進入軍旅幕府參與軍機,極目望去人間正處何世?展開當年試馬圖,雄心勃勃想要沖鋒在前。蒼茫山色中塵煙騰起,臨陣無勇真算不得大丈夫。環顧海疆風云險惡,男兒愛國切勿猶豫。風云險惡,莫要猶豫,哪管前路如踩虎尾般危險、如剝皮般痛苦。您看這五洲沒有如此廣袤的土地,豈容怯懦受外侮。睡獅不醒就有被宰割的憂慮,可嘆周原雖肥沃卻無人守護。
猛著鞭:用力揮鞭,形容奮勇向前。
憮然:悵然失意的樣子。
桑梓:代指家鄉。
鳴琴治:典出《呂氏春秋》,指以禮樂教化治理地方,政績卓著。
髀肉銷:典出《三國志》,劉備因久不騎馬大腿生肉而感嘆,比喻久無作為、壯志消磨。
戎幕:軍旅幕府。
蒿目:極目遠望,形容憂慮不安。
糾糾:勇武、剛健的樣子。
履尾:出自《周易·履卦》“履虎尾”,比喻處于危險境地。
剝膚:皮膚受損,比喻禍害至深。
伈伣(xǐn qiàn):恐懼怯懦的樣子。
周原膴膴(wǔ):出自《詩經·大雅·綿》,形容土地肥沃。
此詩應為題畫詩,創作背景或與民國時期外侮頻仍的時代相關。吳伯謙先生或曾有軍旅與地方治理經歷,詩人通過題其“南京試馬圖”,回顧其浙閩蘇皖等地的往事,結合當時海疆危機,抒發憂國情懷。
全詩以試馬圖為引,串聯往事與現實,既贊吳伯謙的治政與軍事才能,更借圖抒懷,呼吁男兒以勇赴國難的精神抵御外侮,展現了強烈的家國擔當,是一首兼具歷史追憶與現實關切的愛國題畫詩。
晤談樽酒訂詩盟,轉眼于今八秩迎。
滬瀆夢回曾寄榻,蓉城茗話更思卿。
雄風依舊精神爽,壯志未酬感慨鳴。
野鶴閑云蓬島客,敢遽梨棗祝長生。
被發翩然下大荒,
黃塵四塞日生芒。
人間歷盡無量劫,
億萬千年心不殤。
曾窮莊易到源淵,
三教從來共本根。
自到少林應已悟,
后來誰為曉宗門。
祝融峰下兩逢春,
雨宿風餐老病身。
莫笑五湖萍梗客,
海邊亦有未歸人。
露浥海棠絲重。云破曉鐘初動。
無力尚微酣,遙映一簾紅弄。
如夢。如夢。醒后心兒獨捧。
御史再乘驄,忠言沃帝聰。
處心平似水,疾惡迅如風。
遇合嗟何晚,論思信有功。
惜哉辛佐治,竟不到三公。
月到秋逾潔,青宵永夜清。
輝光澄萬里,形影靜三更。
烏鵲飛難定,蚊龍睡亦驚。
何當兵氣靖,守內得文明。
路入天門眇九州,
三山隱約海東頭。
此身迥在云霄上,
俯視黃河一線流。
閒尋老圃到平疇,細碎黃花一派幽。
開向畦中原樸素,老歸林下也風流。
香清味淡偏多子,春暮園荒已有秋。
笑彼凡英誇嫵媚,一生惟上美人頭。
跋涉經年返故廬,
漫空風雪挽桓車。
影堂設奠人何處,
爆竹聲中又歲除。
珊瑚裁輦玉裝車,夕醉明蟾曉醉花。南海南邊天漫漫,君臣無夢到中華。
金猊香裊日靡靡,玉陛連朝奏事稀。馴獸近前親射殺,血花吹污侍臣衣。
步屧修竹林,銀橋佛廬凈。灑然忽清涼,是境還非境。
花氣無不薰,偏與紅妝嬈。夜分乍解衣,宛是收香鳥。
不可無此君,種得百千個。試與較風流,此君可無我。
下有在藻魚,上有啅花雀。歷歷如鏡中,時時與心約。
謝庭凡幾樹,羯末與封胡。何似瑯琊邸,亭亭玉十株。
縱呼誤游磴,勝事無不真。惟嫌入山客,喚作出山人。
李白媚楊白,浪夸春雪香。除卻江家女,誰花可得當。
客但憩此亭,飽看山色足。若更入山深,寧知真面目。
鏡收遠近觀,轂綰往來路。至此即命觴,徘徊不忍度。
峰勢若簪云,云根何太低。記得文登路,如綿襯馬蹄。
五夜鐘欲殘,群星墮如雨。化為瀨中石,欲飛不得去。
澄澄一泓水,那得吐光怪。山人七寸缽,尚有神龍在。
商山千年菌,一朝化為石。莫令鮑靚過,截作中時食。
茅山陶隱居,自愛山云白。莫言難贈君,于今已成石。
輪囷一片峰,宛如黑云吐。猶疑膚寸合,解作人間雨。
陰森石欲搏,曲躍津難渡。欲留不敢留,一去一回顧。
青虹下飲水,徘徊不能去。為我作石梁,遂得天臺路。
青虬在其上,雌霓甘為下。游者雖異途,陰晴不相舍。
契此不彌勒,此像非契此。許大須彌山,收置一囊里。
我非漢莊光,釣磯滿蒼蘚。雖有種魚經,生來不開卷。
春寒不成出,小出坐此屋。不知天工巧,樹樹雕成玉。
宛宛欲沈波,憔悴抑其首。可憐望夫心,卻作秋胡婦。
一夜中弇雷,率然穿作峽。蜿蜒詰曲中,時時露鱗甲。
天公幻天骨,自然吐奇秀。寧如宋人葉,三年雕始就。
窈窕如不窮,芊眠足余趣。豈必有云歸,自是歸云處。
止水清可掬,居然媚其澗。吾有萬斛珠,漱令夜光現。
隔崦千葉桃,清芬襲人鼻。更許墻頭醪,不妨便成醉。
直對縹緲樓,迭玉映晶潔。誦得少陵詩,窗含西嶺雪。
夜半海潮音,松風竅天籟。我亦從中證,非惟觀自在。
三弇此三夏,三產三秀草。吾亦有三兒,寧馨似芝好。
壺公樓不開,于此待呼鑰。長房少須臾,終享塵外樂。
亭前有兩徑,俱取弇山右。處處饒勝奇,誰能雙舉肘。
大似百衲僧,卻顧僧雛語。其語了不聞,低頭似相許。
偶然白云至,輝輝兩相向。下有暗泉流,呼作云根嶂。
西弇石漸頑,此梁獨玢碧。近取修竹蔭,遠借高天色。
少女怯危津,徘徊不敢度。急喚阿?來,還尋舊時路。
醉客插花歸,一步一惜別。不盡眼底奇,歸從細君說。
世尊蓮正青,遠公蓮自白。爾向青白間,別作天水碧。
清漪感蘋末,悠然自成文。得月稍綺麗,含霞太繽紛。
百步響屧廊,步步有山看。臨當出門去,猶復憑闌干。
浙浙萬瓦敲,沉沉一壺醉。窗里玉山頹,窗外玉山至。
甲帳掛流蘇,人道春云熱。梅花一紙寒,襺云云不泄。
書不如右軍,何煩使池墨。唯用將洗心,能令凈業白。
故家凋喪后,初識澹庵孫。
玉樹明庭角,冰澌吐話言。
荊州得上幕,楚壤帶中原。
我欲附舟去,白魚朱橘繁。
杖國于今享大年,悠閑自在小神仙。
中郎有女書能讀,伯道無兒俗慮捐。
曾向川中勞案牘,也從滬浙侶高賢。
文章詩賦傳南北,名重江東豈偶然。
半壁河山慰臥游,鳳城寒色滿徵裘。誰知鐵石心腸客,閒賦梅花自寫愁。
莽莽邊塵暗海南,中宵倚劍對橫參。不如竟作羅浮隱,翠羽梅花客夢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