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侍郎游澹巖韻六首 其四
九重溫詔下江邊,
應覽甘泉舊奏篇。
卻背煙嵐理歸棹,
曉猿夜鶴總凄然。
九重溫詔下江邊,
應覽甘泉舊奏篇。
卻背煙嵐理歸棹,
曉猿夜鶴總凄然。
多次溫暖的詔書傳到江邊,你應當是在閱覽過去如《甘泉賦》般的奏疏。轉身背對煙嵐整理歸舟,清晨的猿啼與夜晚的鶴鳴都透出凄涼。
九重:代指帝王所居之處,此處指朝廷。
溫詔:指皇帝溫暖的詔書。
甘泉舊奏篇:借指漢代揚雄《甘泉賦》一類的奏疏,喻指史侍郎過去的重要奏文。
煙嵐:山間的霧氣。
理歸棹:整理返回的船槳,指準備歸程。
曉猿夜鶴:清晨的猿鳴與夜晚的鶴唳,常烘托山林清幽或離情別緒。
此詩為作者與史侍郎同游澹巖時的唱和之作。史侍郎或因朝廷征召(“九重溫詔”)將離江邊歸朝,作者見其整理歸舟,聞山林猿鶴之鳴,感其離情,故賦詩相和。
全詩以詔書征召起筆,繼寫閱讀舊奏的從容,后轉歸程的凄然之景,既贊史侍郎的才學與受重用,又暗含對其離別的不舍,情感真摯,意境轉換自然。
一別鄉園廿四春,種來松樹已成村。寄言孫子須培植,剪伐無令及本根。
山中今又度殘年,七十加三貧病連。同學已歸黃土盡,及門多在白云邊。客來到處攢齋料,工去逢人借賞錢。舊事不堪更提起,生涯只有日高眠。
旅夢忘為客,檐聲忽喚愁。親庭未差遠,佛屋不勝秋。只么功名是,如今悟解不。十年行路飽,誰不遣吾休。作臘聊村酒,依人只短檠。略無更可數,聽到雨無聲。犬吠知何苦,雞寒肯更鳴。生來眠不足,老去夢難成。
一天明月照城虛,有客同行步委閭。更寂悄無人笑語,林深潛見鳥踟躕。輕談舒卷終惟我,閒數升沉可問渠。大地此時成落莫,好餐丹液跨蟾蜍。
吾居常闃寂,有鳥鳴前林。眷然往聽之,鳥聲何欽欽。睍睆悉天機,馀韻空人心。吾愿結此鳥,永以托浮沉。一洗氛垢祲,再清天地襟。行行聊自由,茍營非所歆。
池側鴛鴦春日鶯,綠珠絳樹相逢迎。誰家佳麗過淇上,翠釵綺袖波中漾。雕軒繡戶花恒發,珠簾玉砌移明月。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盻鬟鬢低。風飛蕊落將何故,可惜可憐空擲度。
世業本淮甸,幽居枕龍川。冥心謝圭組,秉志師圣賢。耕鑿有馀閒,軒窗富蕓編。夜雨雜春誦,薰風清夏弦。湯湯伊洛流,澹澹洙泗淵。會趣洞精要,探賾窮幽玄。求志業已崇,行義理則然。希君保貞素,逍遙以永年。
自幸開門可見山,多情相繞有煙鬟。秋高爽氣無須買,日暮柴扉豈用關。偶遇晨霜鋪路滑,常逢小鳥伴人還。螢窗廿載知何用?付與青峰綠水間。
益昌刬移文,道州拙催科。我愚象二子,將奈分寧何。吾君放勛姿,于今萬邦和。縣令但拱手,排衙鼓鳴鼉。故人怒挽船,勸勿凌江波。君其謝故人,我亦聊弦歌。
蜂蟻有君臣,蚑蚑巖穴間。肝心事其上,時往時乃還。一以勤致遠,一以固守關。誓不圖茍活,使君罹險艱。微物尚如此,人胡獨弗然。嗟彼趙高徒,擅國恣兇奸。下視蜂蟻性,何能無厚顏。
暮色曉還開,殘紅委地堆。道如西蜀錦,何似北山萊。
猗猗椅桐,斤斯斧斯。人之維良,胡俾遺之。豈弟君子,人之是谷。君子不弘,人之無祿。絺绤在冬,子曰有衣。終朝不饋,子曰罔饑。此之仡仡,子曰不力。彼之揭揭,子曰不直。有菅有蒯,女子采之。九九之術,齊君禮之。室周讓御,簡子是取。臧文之賢,譏于孔父。吁嗟士人,生之窮兮。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良田方苦莠驕驕,甘雨如何閟九霄。賢守治聲喧道路,圣君德澤播黎苗。寧容赤地炎威熾,果見青天旱氣消。昨夜東皋已沾足,康衢滿耳沸歌謠。
盧龍左馮翊,白馬舊安西。浴日滄溟小,摧天碣石低。虎沈飛將羽,龍出慕容題。驅傳令支塞,問津卑耳溪。荒祠孤竹并,讓國大名齊。回首哀兵鏃,沾膺愧馬蹄。榆關秋一帶,慎莫動征鼙。
龍潛大壑氣蒸騰,十日曾無一日晴。峭壁奇巖千仞立,半山人在霧中行。變幻煙云莫可摹,峰尖才露又模糊。不知縹緲虛無處,也有玉顏仙子無。聞說黃山卅六峰,峰峰奇絕不相同。我來未許窺全貌,半隱汪茫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