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詩
于明圣晉,仰統天緒。
易以明險,簡以識阻。
研彼群慮,俾侯授土。
郁郁二王,祗承皇命。
睹離鑒親,觀禮知盛。
皇儲降會,延于公姓。
瞻彼行役,并甜同林。
分涂殊軌,靡不回心。
于明圣晉,仰統天緒。
易以明險,簡以識阻。
研彼群慮,俾侯授土。
郁郁二王,祗承皇命。
睹離鑒親,觀禮知盛。
皇儲降會,延于公姓。
瞻彼行役,并甜同林。
分涂殊軌,靡不回心。
在圣明的晉朝,敬承上天的統緒。以簡易之道明辨險難,用簡約之法識別阻礙。研核眾臣謀略,使諸侯受封疆土。兩位藩王氣宇不凡,恭敬承接皇帝詔命。目睹離別的場景更知親情珍貴,觀禮儀式方曉皇室隆盛。皇太子親臨餞行,延請公卿共赴盛會。看那遠行的二王,曾如林鳥并棲同歡。如今分道揚鑣,眾人無不留戀傷懷。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餞行的儀式。
天緒:上天賦予的帝統、國祚。
俾侯授土:使諸侯受封疆土。俾,使;侯,諸侯。
祗承:恭敬承接。祗,恭敬。
皇儲:指皇太子。
行役:指二王離京赴任的遠行。
分涂殊軌:分道而行,路徑不同。涂,同“途”;軌,車轍。
此詩為作者陪侍皇太子參與楚、淮南二王離京就封的祖道儀式時所作。晉代分封宗室以屏藩皇室,此類祖道詩旨在通過儀式描寫彰顯皇權尊榮與諸侯受命的莊重,反映晉初鞏固統治的政治需求。
詩中緊扣祖道主題,既頌晉室圣明、儀式隆盛,又寫離別之情,展現宮廷應制詩“美盛德”與“抒離情”的雙重特征,是研究晉代宗室分封與禮儀文化的重要文學材料。
梅花昨夜破寒汀,曉日初融露尚零。無事道人翻有事,一枝先供佛前瓶。
山館澹將夕,寒燈對爐熏。墻陰古梅落,池深芳草春。疏欞帶斜月,連床非昔人。履綦無往跡,琴冊有余塵。坐感歲時改,心悲文采湮。緘題不忍寫,凄惻淚沾巾。
層崖俯深幽,微徑忽中斷。努力一躋攀,前行有奇觀。兩崖交翠陰,一水自清瀉。俯仰契幽情,神襟頓飄灑。置屋兩山間,巧當奇絕處。峽束百泉傾,澗激回風度。出谷轉石棱,俯身窺木末。夕眺嵐翠分,朝隮云海闊。借此云窗眠,靜夜心獨苦。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間雨。巔崖出飛泉,百尺散風雨。空質麗晴暉,龍鸞共掀舞。
白蓮池上覓仙蹤,曾聽攢眉夜夜鐘。七十年前燈火地,東尋無路白云封。
吟苦知音少,棋低敵手多。故人無恙不,薄酒奈愁何。未暇兔三窟,聊同鷗一波。傳聞江北路,人應力田科。
石氏園亭竹一圍,眼前勝事只心知。幽禽有語能留客,流水無情自入池。客里歲華將盡日,梅邊春信獨來時。醉吟吟后無吟者,又得閑閑一首詩。
一紙千金手自裁,片鴻遙托渡江來。祇應不隔嫦娥面,月里封題月里開。
數峰如古木,上下繞藤蘿。拔地云根亂,參天石筍多。人煙迷洞口,雨色暗寒河。暮向田家宿,情如雞黍何。
淡日媚湖煙,秋容瘦碧天。乍迷巖翠綠,空濕水衣鮮。香雨流紅蕊,癡云濯錦川。飄然一葉舸,太乙可誰仙。
明知水到便成渠,夙習難忘未廢書。癡想筌蹄得魚兔,貪看標指失蟾蝫。人間豈有憨于我,世路應無懶似予。幾度欲拋文字去,坳堂添水學栽渠。
度林石。待同尋、那夜經行跡。誰教素月辭云,臨射清輝篁隙。照伊眉額。疑是夢、相親怎消得。已難禁、秀靨偎依,更憐懷里嬌澀。無端片語傷心,知微忤、鴉云背面欹側。百挽難回,千言莫贖,唯有暗窺顏色。待能耐、多時岑寂。漸試與、相攜傾幽抑。乍回身、一笑推開,路上須妨人識。
細雨侵階濕,微風入暮寒。徘徊征思懶,牢落客衣單。卷帙堪為伴,琴尊并所歡。未須憐去住,何路不行難。
投老山林興已濃,廬山欣與老人逢。定須容我來同老,五老峰邊更有峰。
清時麟夭不須傷,野老番為哭一場。儻似角端能解語,欲傳一語奉明王。
天中二景自為鄰,賣藥餐霞學隱淪。明月競馳千里足,繁花留醉五陵春。誰捐俠客雙龍劍,自有嬌嬈對舞人。賦就凌云應召對,何須東閣拜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