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賢母詩
曾向遺經慨小星,
柏舟三嘆有馀馨。
高蹤百世能同調,
不負皇天降此生。
曾向遺經慨小星,
柏舟三嘆有馀馨。
高蹤百世能同調,
不負皇天降此生。
她曾面對古代經典感慨《小星》的辛勞,吟誦《柏舟》多次感嘆其美德余韻悠長。高尚的行跡歷經百世仍能與賢者同調,不辜負上天賦予的這一世人生。
遺經:指古代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此處或指儒家經典。
小星:《詩經·召南·小星》篇,原詩寫小吏行役之苦,此處喻指辛勞或平凡中的堅守。
柏舟:《詩經·鄘風·柏舟》篇,原詩為女子自誓守節之辭,此處借指賢母貞靜守節的美德。
高蹤:高尚的行跡、品格。
同調:志趣、品格相投。
皇天:對天的尊稱,指上天。
此詩應為贊美孫氏賢母而作,具體創作背景未明確記載。結合'賢母'主題推測,或因孫氏在持家、教育子女或堅守傳統美德等方面有突出表現,作者借詩表彰其德,弘揚傳統倫理中的賢母典范。
全詩通過引用《詩經》經典,以'小星''柏舟'等意象為核心,塑造了一位貞靜守節、德澤后世的賢母形象,既肯定其個人品格,又強調傳統美德的傳承價值,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詠贊賢德之作。
潯陽名郡敢言支,最愛江山左右之。
松蓋前傾渾似故,詩兵捷出愈稱奇。
案頭朱墨無多事,亭面東風足四時。
相與平分剩遺愛,未饒白傅去時思。
趺坐忘言道氣深,清風明月照虛襟。肯尋丹灶延年藥,獨抱青蓮不染心。世上蜩螗喧可厭,云中雞犬靜聞音。丈人興寄誰能會?知在梅花四百岑。
有倩求仙學葛洪,向來傳得鮑家風。乘龍曾許青云上,跨鶴堪從碧海東。酒進霞觴開艷菊,書歸桂水托賓鴻。休嗟斗室才容膝,人擬蓬萊第一宮。
鹿門未老,蹉跎雙鬢,歸尋舊里。
探囊中,酒瓢存,足了一生惟醉。
蝸角浮名如戲耳。笑裘馬、無如芒履。
君行矣,莫停杯,醉鄉即在桃源里。
每見清江使,常詢向子平。徐行為山健,老眼對書明。
世共尊耆舊,愚猶及老成。誰人要半道,愿與一門生。
不向薌林去,于今又四年。琴書故間止,草木想蒼然。
安否音書曠,飄零日月還。禮加如下榻,興盡敢回船。
虎跡蒼茫霸業沈,古時山色尚陰陰。
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
南國干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吳門秋又深。
何年白社種青蓮,君子堂開儼昔賢。
逃暑共尋泉石約,采芳重結水云緣。
郫筒香注流霞滿,仙掌珠擎湛露圓。
三徑不知身已隱,尚從濂洛問真詮。
白璧暗投,遭他按劍。
折得莖蘆,還沖巨浪。
闔國人追亦不回,掩羞賴有閑和尚。
姑婦晨妝廢,其他務未遑。
愁逢桑葉貴,貧共織燈光。
戰士支衣眾,宮嬪剪綵忙。
可憐功最大,不待華清湯。
人生罕有壽期頤,癘疫災祲百試之。不是天朝多瑞應,何從贏得鬢如絲。
霜髯雪鬢滿華筵,恰似人間小洞天。酒醴笙簧皆備舉,皤皤士女樂忘年。
切城最苦名園少,覓路幽尋古寺隈。
掃徑何曾嫌客過,入門忽漫見花開。
亭邊小沼春泉響,衣上新泥燕子來。
茗碗棋枰消永晝,不妨隨意坐莓苔。
千年鼠化白蝙蝠,
黑洞深藏避網羅。
遠害全身誠得計,
一生幽暗又如何。
來何棲棲去草草,送君再出長安道。柳條不似昔年青,秋氣真隨故人老。
君將入仕游未倦,我欲著書心已槁。不忘溝壑守窮乏,恥向妻孥說溫飽。
年來自許黏壁枯,相對猶憐擇枝繞。君身木彊氣不屈,神鬼揶揄百端擾。
高才易竭須善繼,美譽難勝貴終保。千金屢散身枉勞,萬卷重開歸及早。
孺人稚子入鄉夢,淚灑鐙檠客懷渺。陶潛醉語醒者恕,杜甫登床貴人惱。
家無儋石豈得住,主客初心亦難曉。敝裘羸馬天蒼茫,投轄傾囊事縹緲。
漫拋心力繡平原,誰出黃金鑄賈島。卅年故舊幾人存,千里關山何處好。
布帆安穩浩歌還,回首交游跡如掃。
一彈指頃醒春夢,俄然驟驚吾老。荔子灣頭,相思樹底,課罷欣同吟嘯。花光永耀。愛照海騰天,醉瞻云表。暑往寒來,寸懷難忘夢緣巧。
涼風天末乍起,記樓船去遠,憑檻凝眺。桃李新陰,弦歌舊業,齊唱陽春高調。情殷思渺。便換了嬌妝,鏡中曾到。問訊何如,一枝春更好。
茆屋蒼苔豈有春,
翛然曾不步逡巡。
自家淪落猶難管,
只管吹香與路人。
亭高未涉意先申,五馬同來卻報春。
一笑孰知今在旅,茲游端不厭居塵。
分張好景因人重,排拶佳篇逐日新。
我是東州西上客,也來吟作社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