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太昊啟東節,春郊禮青祗。
鷹化日夜分,雷動寒暑離。
飛澤洗冬條,浮飆解春澌。
采虹纓高云,文虬鳴陰池。
沖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時至萬實成,化周天地移。
太昊啟東節,春郊禮青祗。
鷹化日夜分,雷動寒暑離。
飛澤洗冬條,浮飆解春澌。
采虹纓高云,文虬鳴陰池。
沖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時至萬實成,化周天地移。
太昊開啟了春季,在春天的郊野祭祀青帝。晝夜平分時鷹化為鳩,春雷響動,寒暑開始分離。雨水滋潤著冬天的枝條,微風化解了春天的冰凌。彩虹如纓帶掛在高云之上,有角的龍在陰池鳴叫。沖和之氣吹拂著九州大地,百姓繁衍于四方。時節一到萬物成熟,造化周流天地變遷。
太昊:傳說中古代東夷族首領,司春之神。啟東節:開啟春季。
青祗:即青帝,古代神話中主春之神。
鷹化:古代傳說,仲春時鷹化為鳩。日夜分:指春分,此時晝夜平分。
雷動:春雷響動。寒暑離:寒暑開始有明顯區分。
飛澤:指雨水。冬條:冬天的枝條。
浮飆:微風。春澌:春天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虹纓:彩虹如纓帶。
文虬:有角的龍。
沖氣:沖和之氣。九垠:九州大地。
蒼生:百姓。四垂:四方。
萬實:萬物。
化周:造化周流。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從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春季,詩人在參與春日祭祀等活動時,有感于春天的自然變化和萬物生機而作。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和天地變化,展現了萬物生長的生機。其運用神話傳說和華麗的語言,體現了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和天地造化的認知與敬畏。
泱漭輕云濕,飄瀟晝雨來。
稍霑飛絮重,競逼柳花開。
江面春陰闊,天涯暮色催。
郢中詞客意,最識楚王臺。
道旁逢群羊,問羊將何之。
朝供大官膳,躑躅未自知。
觳觫此何罪,無乃芻豢為。
肥軀一報德,鼎爼安可辭。
寧辱泥涂中,故人所以悲。
淮海南國沖,冠蓋結浮云。
面交固不數,白首猶若新。
之子天際來,各自東西人。
一語旦連夕,歡如平生親。
豈伊名聞久,固以意氣均。
馳騖詩書間,博哉醇乎醇。
我昔病俗學,莫明圣與仁。
常恐遂至地,豈期晚有鄰。
君還覲清光,一二席上珍。
賢者任必重,勉旃覺斯民。
蒼竿十余畝,歳晚色更好。
詰曲逗遠村,深沈象晴島。
鳴禽自相應,風葉不待掃。
何事主人心,白頭三署老。
西郊逢故人,傾蓋暫相親。
車馬有行色,衣裳棲洛塵。
問笻出冉筰,詢道自峨岷。
卻話別時意,悠然已四春。
旱久溝畎廢,忽雨浸我廬。
晨興不及屨,出門自手鋤。
一直復一曲,水流若江湖。
蚯蚓為蛟龍,蟻封即丘墟。
生理避燥濕,一室足有余。
人事戒偷安,未能輕須臾。
豈恨規摹小,所傷筋力劬。
衰疾實使然,不勝一匹雛。
伊昔論五帝,毎嫌盡信書。
及茲始欲嘆,微禹吾其魚。
西師又失律,將帥各顛覆。
流血丹川原,積尸委山谷。
咄嗟仁壽域,短夭生理促。
王命有不行,國威為之衂。
鄙夫無憂責,感慨祗慟哭。
況聞哀痛詔,輟食想頗牧。
朝廷足名卿,多壘各含辱。
謀議宜深長,瘡痍待湔浴。
使乎非常任,天子意所屬。
百萬氣未蘇,吾民且局縮。
賢人勤功名,報國忍勞篤。
往者博望侯,昔時來君叔。
再三持漢節,白髪走川陸。
豈不久憔悴,事業光簡牘。
關河據上游,郡國同心腹。
征膳向五年,強宗亦單獨。
君乘赤輪車,一一詢比屋。
唐虞升平風,惆悵難再沐。
相逢暫相會,又向睢陽行。
險夢尚存蜀,緇衣空厭京。
故園見樹喜,舊友出郊迎。
幸去君家近,飛鴻時寄聲。
感豫常出異,御宼哀壺丘。
好大固累已,巢父笑許由。
東海有意怠,飛飛何所求。
縱軀天地間,細故紛悠悠。
愿言不死鄉,可與賢達游。
終日相與居,豈知相得懽。
出門一分袂,乃覺攜手難。
西風過浮云,急雨生早寒。
清秋令人悲,茲游何當還。
歳月游將晚,念君尚加餐。
翻翻竹梢葉,習習蘋末風。
水氣稍澄澈,云陰反蒙籠。
解襟面虛曠,幽興欲飛沖。
得意恥獨善,慨然環堵中。
武帝固英雄,總擥皆軼材。
南并桂林地,北守單于臺。
軍費累萬金,馬跡窮九垓。
時獨卜大夫,規規輸其財。
忠義豈不然,告緡自此開。
茫茫文景后,田野卒污萊。
孰謂將相謀,竟貽黔首哀。
晚悟富民侯,后時信悠哉。
日中驟雨海上來,懸流滂沱正奔猛。
坳堂舊干不濡足,回頭穿鑿成方井。
炎涼更代如恍惚,明晦回環不俄頃。
地形天事無久長,何況人情足馳騁。
君不見張耳陳余刎頸交,中道相捐豈終永。
佳雨云龍會,高堂河漢聲。
驅除三伏過,埽蕩九衢清。
造物不無意,為霖真有情。
憐君獨高臥,亹亹向群生。
清笳轉不極,碧水望偏多。
醲酒春先醉,晴陽晚更和。
起提如意舞,自擊唾壺歌。
芳樹知多少,春游奈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