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去速遂罷入寺從塔院西畔泛青龍故江
落日遙牽錦纜齊,青龍江水故通西。
采藍斸藥多成市,飏網投竿盡繞堤。
一曲吳歌猶欸乃,千年禹跡半萋迷。
勝游回首驚秋鬢,怕向紗籠覓舊題。
落日遙牽錦纜齊,青龍江水故通西。
采藍斸藥多成市,飏網投竿盡繞堤。
一曲吳歌猶欸乃,千年禹跡半萋迷。
勝游回首驚秋鬢,怕向紗籠覓舊題。
夕陽西下,長長的錦纜在遠處整齊地牽引著船只;青龍江水依舊向西流淌。采摘藍草、挖掘草藥的人眾多,形成了集市;揚起漁網、投下釣竿的人環繞著江堤。一段吳地的歌聲依舊悠揚;大禹治水的遺跡大半已被荒草掩蓋。這次快意的游覽回首間驚覺兩鬢已添秋霜,我害怕去紗籠中尋找舊時題寫的詩句。
錦纜:用錦緞做的纜繩,這里指船纜。
采藍斸藥:采摘藍草、挖掘草藥。斸,砍、挖。
飏網:揚起漁網。
欸乃:象聲詞,搖櫓聲,也指劃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禹跡:相傳大禹治水,足跡遍于九州,后因稱中國的疆城為禹跡,這里指大禹治水的遺跡。
萋迷:形容景象凄涼、模糊不清。
紗籠:用紗蒙護的籠子,常用來保護壁上的題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秋日乘船游覽青龍江,看到江邊的景象和歷史遺跡,從而引發了內心的感慨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人們在江邊進行各種生產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覽青龍江的所見所感,抒發時光易逝、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將眼前的熱鬧場景與歷史的滄桑感相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米囊入戶甑無塵,一室歡聲四壁春。
高廩如山堆積者,肯思白發老人詩。
宮闕玲瓏向曉開,
有人云此是瑤臺。
夢中不記仙凡隔,
聽得鸞笙幾奏回。
榆柳團團接翠微,野人心事莫相違。白云從此間舒卷,不許澶漫出岫飛。
茅屋蕭疏八九間,雙扉終日向溪間。何須更上清暉閣,自有高樓看好山。
低筑垣墻小界鄰,野蜂間蝶往來頻。最憐山月當頭起,比校城中早近人。
密竹參差欲漲天,秋來洗得最堪憐。自家取足漁竿用,更與溪翁備織筌。
一派潺湲夢寐余,百門泉水護幽居。耳中俗物應流盡,管取襟懷并太虛。
白云一樹鶴孤宿,
明月滿樓鐘鼓聲。
三歲重陽負玉觴,
悲歡不定客途長。
元光節物真虛擲,
賴有新詩付錦囊。
避地經年日望還,
今朝才得到鄉關。
故園花木幸無恙,
賃廡遙看楚炬間。
彈鋏侯門苦未能,乾坤何處倚枯藤。
倦圖小息懷蒙叟,僻地幽棲愧少陵。
墻短綠分鄰舍樹,簾疏紅落隔山鐙。
柳枝吟斷空惆悵,無復當時唱阿菱。
數椽別業寶山傍,詩酒相忘舊醉鄉。風景不留人去遠,落花啼鳥送斜陽。
西徼糧芻積漸豐,榆林山下路新通。三軍得雋風塵靜,猶記當年饋餉功。
賑饑遙為主分憂,百萬生靈病已瘳。一派濠梁亭下水,載君遺愛日東流。
憂國忘家一片心,使星何事遽銷沉。遺詩子姓傳清白,不羨囊中陸賈金。
久欲題詩吊謫仙,傷心還記十年前。何時斗酒親攜去,酹向綿山宿草煙。
燒筍云邊寺,收茶雨后山。
逢人笑指隔溪煙。家在白鷗灣。
一棱秧針已綠。春漲拍堤初足。
縭褷鵝鴨亂青茭。散步過斜橋。
只須冷笑,無煩細說,世事盡多鶻突。
楚囚莫更泣南冠,教達者、嗤人錄錄。
且酣醇酒,試彈長劍,醉罷一歌獨漉。
莊生齊物有遺篇,說千古、觴延彭促。
青袍綠發映斑衣,
幕府風流彼一時。
云馭歸歟可無憾,
承家猶有寧馨兒。
垂楊醉軟紫絲鞭。隔橋芳草煙。
送春淚灑落紅邊。鶯愁五十弦。
雙鬢事,兩湖緣,東風又一年。
當歌莫奏斷腸篇。而今怕可憐。
隔水園林剩有梅,
重門扃鑰少曾開。
主翁只恐吹香出,
不道花梢過屋來。
昏黑山雨歇,一徑松煙蒙。
微聞梅花氣,吹落疏磬中。
詎惜夜履濕,宿處投支公。
憑樓答人語,迥與云際同。
少選沈靄斂,俯聽幽林風。
明星忽三五,掛在殿角東。
短燭照春綠,夜靜山逾空。
觀河悟眾象,拂石期冥鴻。
神清了無夢,亂壑流何窮。
焚香以達曙,茲焉悅微躬。
尋思東海揚塵日,愁說胥江有怒潮。
風雪漫天驢背穩,獨披風帽上津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