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七首 其一
回陰翳朝日,薄寒履微霜。
綠池潛游鱗,飛鳥歸林翔。
北風吹蕙帷,馨香發我堂。
攬衣下階除,屣履獨徬徨。
豈無芳草思,欲寄愁春陽。
憂來人莫知,悲憤結衷腸。
山韞玉含輝,川沉珠媚光。
所愿崇明德,別離何足傷。
回陰翳朝日,薄寒履微霜。
綠池潛游鱗,飛鳥歸林翔。
北風吹蕙帷,馨香發我堂。
攬衣下階除,屣履獨徬徨。
豈無芳草思,欲寄愁春陽。
憂來人莫知,悲憤結衷腸。
山韞玉含輝,川沉珠媚光。
所愿崇明德,別離何足傷。
濃云遮蔽了朝陽,微寒中腳踏著薄霜。綠池里魚兒潛游,飛鳥歸林翱翔。北風吹動蕙草做的帳幕,香氣飄進我的廳堂。我披衣走下臺階,趿著鞋子獨自彷徨。難道沒有思念芳草的情思,想寄去又愁春光將逝。憂愁涌來無人知曉,悲憤郁結在我心中。山中藏玉閃耀光輝,川里沉珠散發媚光。我所希望的是崇尚美德,這點別離又何足悲傷。
回陰:濃云。翳:遮蔽。
薄寒:微寒。履:踏。
潛:潛藏。游鱗:游魚。
蕙帷:用蕙草做的帳幕。
攬衣:披衣。階除:臺階。
屣履:趿著鞋子。徬徨:徘徊。
春陽:春光。
韞:藏。
崇:崇尚。明德:美德。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生活中遭遇離別等不如意之事,內心產生感慨而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動蕩不安,詩人借詩表達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的憂愁與對別離的看法。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細膩且有起伏,先悲后自我寬慰。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情感表達的豐富性和對自然意象的運用技巧。
水仙繡菊麝香萱,久種成畦長養便。分向北堂三益近,繞墻秋色要爭妍。
平生不慣俗塵縈,才對南山眼便青。天與詩人張畫本,疏梅翠竹小池亭。
疏枝冷蕊誰能畫,楊叟江西舊擅名。今日東窗閑拂拭,去人一尺眼先明。
溪草林花爭碧紅,傷心黃壤閟芳容。短松明月易陳跡,斷雨殘云難覓蹤。伊昔老盆常共酌,即今敗絮倩誰縫。臼間一斗倉陳粟,薄暮歸來獨自舂。
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點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東坡磊落人,賦物何曲肖。君畫如其詩,天機轉清妙。正于芥子中,光芒燭龍耀。蠕動天地間,鼓蕩誰所召。紛挐蠻觸爭,慘淡蟲沙吊。寓言十八九,蒙莊庶同調。
體得寰中物,忘機自葆光。老莊言不及,佛祖句難藏。槁木非成道,灰心豈離忙。資深無欠少,本有不須忘。
春雨生泥罷出游,小窗疏竹晚來幽。家書每向烏占喜,客枕那堪雁送愁。幾日吟毫曾適意,經年文案是埋頭。故人欲共壺觴約,一上金童百尺樓。
屬從湘上趨東國,噩耗驚聞涕滿衣。非我受恩知己感,如公至性待人稀。羅江汨水同悲咽,澧芷湘蘭漸式微。壽邁七旬勛萬里,秉靈川岳已全歸。
手鋤荒梗藝瑤華,敢覬諸公借齒牙。通塞非人能計度,貞心祗自保修姱。
絳闕遙天霽景開,金明高樹晚風回。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云秋更哀。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臺。
風散一天暑,夕照池塘隱。淡淡蕊含香,娟娟花弄影。魚游水起波,蝶戲葉黏粉。晚露滴新枝,蓮房明月引。
種樹還如種善根,自須積累付兒孫。從人覓得能多少,爭得成陰便滿園。
死生有定數,夭壽亦同理。數盡壽而終,遠客達鄉里。夭逝非其年,如行半途止。半途可奈何,不復保鄉梓。田州百粵地,孤廟臨漳水。平生所嬌愛,乃忍棄置此。我夢無由見,啁啾雜蠻鬼。生人語不通,死悲向誰是?兒兮莫怨歸,渠爺在交趾。
竹翠花香境自偏,滿堂俎豆祀先賢。更搜奇跡開吟館,石墨淋漓撫漢塼。酒星高處聚文星,名士論交眼共青。屈指平生無此會,風流豈獨讓蘭亭。感君磊落語情親,翰墨煌煌不染塵。何幸良辰相踐約,珠盤玉敦證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