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王弘愿居士 其一
教義懷疑欲細談,問君高論可容參。
名心未化終非佛,癡望猶存總是凡。
性體由來無色相,空花枉自費研探。
蒲團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
教義懷疑欲細談,問君高論可容參。
名心未化終非佛,癡望猶存總是凡。
性體由來無色相,空花枉自費研探。
蒲團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
對教義存在懷疑想細細探討,詢問您是否能讓我參與您的高見。名利之心未消除終究不能成佛,癡心妄想還存在就始終是凡人。人的本性從來沒有外在的形象,就像虛幻的空花白白地費心思去探究。即便把蒲團坐破又能有什么收獲呢,不過是云在青山、月在深潭般自然罷了。
柬:信件,這里作動詞,寄信。
高論:高明的見解。
名心:追求功名、名利之心。
性體:指人的本性。
色相:佛教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
空花:虛幻的景象。
蒲團: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的圓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弘愿居士是近代佛教居士,與弘一法師有交往。這首詩可能是弘一法師在與王弘愿探討佛法教義過程中,針對當時一些人對佛法的誤解、執著于表面修行等現象而創作,表達自己對修行和佛法的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人摒棄名利、癡心,回歸自然本真的修行。其突出特點是將佛理與自然景象相結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深刻道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體現了弘一法師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對修行者的勸誡。
茅屋陰多麥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
未聞回也改其樂,解道虞兮奈若何。
身與前村孤堠遠,淚隨流水一溪多。
文章生世元無力,半歲邊城伴枕戈。
池亭春未改,宰木已鳴風。
夙負三吳望,今鄰萬鬼中。
潛光雖不輝,遺澤定難窮。
它日高門淚,猶知駟馬通。
堂上高人解賞音,孤根未放草來侵。
不妨此后頒春力,卻得從前愛日心。
模臘曾看黃淡淡,試粧猶恐暈深深。
而今驛使行如織,聽取新來塞上吟。
白云包裹石城賒,幾度親歸夢里家。
春入小桃渾綺繡,風回殘雪半塵沙。
唐賢碎瀉真珠粒,鄭老微明白杏花。
莫道窮邊無好語,二公流落亦天涯。
何必他楊重蜀苖,關西華胄固遙遙。
大成殿老身先倡,貝葉書成血未消。
金馬祥光開舊地,玉虹寒影臥新橋。
偉翁有子全忠孝,行看珪璋薦盛朝。
山如偃月江如玦,我歌驪駒與公別。
出門大路礲砥平,何得卻言新徑捷。
新徑無人可問迷,荊棘勾衣馬蹄折。
急行先到決不疑,大路知公笑人拙。
巾車和鑾長中節,緩綏脂轂循安轍。
此身逸樂無疏虞,五里少休十里歇。
一遲一速勿復論,只將大路指兒孫。
道人永嘉老,口作智者語。坐揮鐵如意,寶藏發深貯。
行住自如如,當亦無住所。踏雪來東山,了不憚修阻。
孤云亦何心,東風復吹去。索詩贊行色,我敢靳不與。
道人已得道,逢魔猶齟齬。古氣生面目,清流見幽嶼。
泠泠微妙音,松風雜寒雨。九旬談妙用,況乃超佛祖。
東歸花木繁,啾唧鳥雀聚。道人具眼目,要當反聾瞽。
萬事付一笑,缽飯飽亭午。聊以答道人,缾巾過水滸。
詩情冷落接坰荒,鳥語鉤辀伴日長。
山館花煩蜂蜜重,溪橋雨潤燕泥香。
鄂君被暖春回帳,犬子琴閑月到床。
醉里要歸何處是,無功猶解記吾鄉。
理官食木遙遙胄,一姓而今萬頃麻。
渾道婁公能耐事,惟余老子未通家。
行經閶闔云生足,歸到方壺雪弄花。
休丐一麾江海去,且扶堯日度清華。
萬頃菱荷一一荒,駢頭相倚臥池塘。
追惟弄日搖深綠,不謂凌風折敗黃。
饑鴈飛銜投遠渚,寒魚浮觸動斜陽。
那知凜凜梢云者,自有松筠傲雪霜。
短褐風霜可奈何,嬾求長袖舞陽阿。
九遷行輩青云滿,百謫形骸白發多。
束帶壯懷渾齟齬,角巾閑約亦蹉跎。
山公有意相題目,季緒無容獨詆訶。
頖宮聊爾耳,卒歲亦優游。
昔已騰佳譽,今應屬勝流。
竹聲鏘密雪,桂影弄高秋。
為爾猶牽思,天涯一轉頭。
子桑閉門十日雨,何人裹飯相勞苦。
忽窺晴色入疏簾,徑向孤村尋老圃。
不知雙鳧念云水,欲下雀羅風送起。
未容倒屣見王孫,豈是揚錘嫚公子。
長安秋雨乃復來,山陰夜雪仍空回。
他時乘興幸告我,請掃門前紅葉堆。
吏最年來三再書,野梅官柳映歸途。
不容車下牛將犢,猶說桑間雉領雛。
萬里摩霄看鵠舉,一城臥轍作兒呱。
東鄰病骨誰料理,十駕相追肯少須。
曲水傳觴盛,皇祇布德初。
海波翻雅奏,云露濕華裾。
晴送君恩暖,寒收物意舒。
春耕無嘆息,庶不負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