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請平三首 其一
西域請都護,崆峒獻凱歌。
兩階增羽籥,萬里肅山河。
甲第旃裘少,春宮苜蓿多。
雌雄雙匣劍,棄置欲如何。
西域請都護,崆峒獻凱歌。
兩階增羽籥,萬里肅山河。
甲第旃裘少,春宮苜蓿多。
雌雄雙匣劍,棄置欲如何。
西域請求設置都護府來管理,崆峒傳來勝利的凱歌。宮廷臺階兩旁增添了文舞的羽籥之舞,萬里山河一片肅然安定。豪門貴族家中穿旃裘的人少了,宮廷園囿里苜蓿卻增多。那雌雄雙匣的寶劍,如今被棄置一旁又該如何呢。
都護:官名,漢宣帝時設西域都護,負責護西域諸國。
崆峒:山名,這里借指西北邊疆。
兩階:宮廷的東、西臺階,古代宮廷舉行典禮時,文臣武將分別站立兩側。羽籥(yuè):古代文舞所執的兩種舞具。
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旃裘:用獸毛制成的衣服,代指邊疆少數民族。
春宮:太子所居之宮,這里泛指宮廷。苜蓿:原產西域,漢武帝時傳入中原。
雌雄雙匣劍:傳說干將、莫邪為雌雄雙劍。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唐朝在邊疆軍事取得重大勝利,西域地區請求朝廷設置都護府進行管理,國家呈現出和平穩定的局面。詩人身處這樣的時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邊疆平定帶來的和平景象。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意象展現和平成果,以劍的棄置引發思考。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平的渴望與珍視。
歌以德發,聲以樂貴。樂善名存,追仙禮異。 鸞旌拱修,鳳鳴合吹。神聽皇慈,仲月皆至。
真機昔振云門路,祖席今多雪竇孫。 傳到慧林花果盛,須知葉落總歸根。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強對 一作:疆場)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一雙明月貼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圓。 夫婿調疏綺窗下,金莖數點露珠懸。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還依舊。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象牙筠簟碧紗籠,綽約佳人睡正濃。 半抹曉煙籠芍藥,一泓秋水浸芙蓉。 神游蓬島三千界,夢繞巫山十二峰。 誰把棋聲驚覺后,起來香汗濕酥胸。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香鬟三尺綰芙蓉,翠聳巫山雨后峰。 斜倚玉床春色去,鴉翎蟬翼半蓬松。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倚劍且勿嘆,聽我《行路難》。 世途反覆多波瀾,焦原九折未為艱。 君不見漢謠斗粟歌未闌,長門一夕秋草殘。 骨肉之恩尚如此,何況他人方寸間。 又不見絳侯身榮應系獄,賈生終對長沙鵩。 功成更覺小吏尊,才高寧避明時逐。 所以赤松子,遠赴中林期。 誰能吳江上,見笑鴟夷皮。 驪龍有珠在滄海,勸君逆鱗勿嬰之。 子推介山下,屈原湘水湄。 當時枘鑿自不量,至今憔悴令人悲。 行路難,難為言。 滄浪一棹且歸去,長安大道橫青天。
東風蕩飏輕云縷,時送蕭蕭雨。水邊臺榭燕新歸,一點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