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發權店行兩山間流泉耕牧漸觸見聞
山花紅映石泉流,初見牛羊散古丘。
秦晉河山俱重鎮,唐虞風土此中州。
彫殘極目知生計,慷慨何能與國謀。
頭白官僚半文字,東風又上皂貂裘。
山花紅映石泉流,初見牛羊散古丘。
秦晉河山俱重鎮,唐虞風土此中州。
彫殘極目知生計,慷慨何能與國謀。
頭白官僚半文字,東風又上皂貂裘。
山間的野花紅艷艷地倒映在石間流淌的泉水里,我初次見到牛羊散布在古老的山丘上。秦地和晉地的河山都是重要的地方,這里有著唐堯虞舜時代流傳下來的風土人情,屬于中原地區。放眼望去一片凋零殘破,能看出百姓的艱難生計,我滿懷豪情卻不知如何為國家出謀劃策。頭發花白的官員大多只擅長舞文弄墨,東風又吹上了我黑色的貂皮裘衣。
權店:地名。
秦晉:指陜西、山西一帶。重鎮:軍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鎮。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借指上古太平盛世。中州:中原地區。
彫殘:同“凋殘”,指景象衰敗。
皂貂裘:黑色的貂皮裘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衰敗的狀態,百姓生計艱難。詩人作為官僚,目睹這樣的景象,內心充滿感慨,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社會的衰敗和詩人的憂國之情。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歸榻彗南軒,行歌日已晏。君看五斗米,不作淵明飯。
于今辭宴語,方念泣離違。無因從朔雁,一向黃河飛。
松門長日閉煙霞,掃石焚香誦法華。禪客到來無所見,水晶宮里玉蓮花。
山嵐朝不散,水霧午猶遮。地僻惟僧到,縣貧無藥賒。崖頭懸拄杖,石上曬袈裟。只此自知處,須憐日易斜。
暗中櫛發月中餐,驢足凌兢度晚山。殘雪滿川遺萬玉,好峰留霧失雙鬟。此身老去星霜改,遠道歸來歲月閒。想得故鄉諸舊友,青綾高臥掩松關。
嗟爾棠陵客,乖期秋獨歸。香山有夙諾,幽事忽相違。木石機心損,云霞朔氣微。時時夢魚鳥,未返薜蘿衣。
一枝淡靜玉無痕,便覺蕭娘氣味村。旋汲清泉滋蓓蕾,小窗留待月微昏。
鵲巢猶掛三更月,漁板驚回一片鷗。吟得詩成無筆寫,蘸他春水畫船頭。
錦瓶香釀一枝秾,稚女攜來帶笑同。嬌態羅浮仙子醉,素心姑射美人通。相逢始覺春來早,偶憶猶疑夢未終。忽忽遂逾花甲子,老師久已老成翁。
此境難飛渡,長江澒洞連。水波橫齧石,云氣上粘天。雨細帆高矗,松孤壁倒懸。欲從巫峽頂,一覽萬峰巔。
圣世能收晁董策,孤舟來唱鄂君歌。一看獻納元臺表,可特脩名在異科。皮膚脫落馀真實,須鬣蒼浪閱歲華。突兀一根叢棘里,不知幾見后庭花。
連歲人懷水潦憂,年登猶嘆不全收。夏逢甲子天無雨,預喜今年又有秋。
貝闕瑤臺護絳云,玉階露氣曉絪缊。真妃去校東華籍,縫絡明珠火浣裙。
甲郡繁華控上流,郡中多半竹為樓。楚茆巴橘通王貢,越管秦箏貯客游。萬灶顛危煙久滅,幾人離散骨初收。移船夜讀眉山賦,一鶴橫江月滿舟。
局蹐時才甚,浮沉敢望憐。自逢雙白璧,不惜五朱弦。吏事吾寧左,詩名爾競前。好將車馬地,一一問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