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師中書令曾魯公挽詞二首 其二
南臺沙合后,元宰應時生。
兩控龍飛馭,三調寶鼎烹。
筑山裴相樂,賜杖孔家榮。
無復安輿出,兒孫衣綵迎。
南臺沙合后,元宰應時生。
兩控龍飛馭,三調寶鼎烹。
筑山裴相樂,賜杖孔家榮。
無復安輿出,兒孫衣綵迎。
南臺沙合之后,賢能的宰相順應時勢誕生。曾兩次輔佐皇帝,三次擔當宰相之任。他像裴度筑山一樣享受生活樂趣,又如同孔子家族獲賜杖一樣榮耀。如今再也看不到他坐著安穩的車子出行,只能看到兒孫們身著彩衣迎接他的情景只能在回憶中了。
南臺沙合:古代一種祥瑞之兆。
元宰:宰相。
兩控龍飛馭:指兩次輔佐皇帝。
三調寶鼎烹:三次擔任宰相之職,寶鼎烹喻宰相治理國家。
筑山裴相:指唐代裴度,他在洛陽建別墅,與友人宴樂。
賜杖孔家榮:《禮記》記載,天子賜杖給老人,孔家獲賜杖是榮耀之事。
安輿:安穩的車子。
曾魯公即曾公亮,他在北宋政壇有著重要地位,多次擔任宰相之職。此詩可能是在曾公亮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而作,創作時間應在曾公亮離世之后,當時北宋政治局勢相對穩定,但也面臨著一些內部問題。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曾魯公的功績和榮耀,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典故展現其一生成就。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的作品,但對于研究北宋時期對重要人物的評價和紀念方式有一定價值。
堂樣毬場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獨受西湖萬頃風。
昔在神霄府,飛云步玉天。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太帝升煙殿,東皇駕鳳軿。真靈來億萬,聽演太靈篇。玉清長生君,錫命青華房。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八方俱紅塵,塵埃何迷茫。誰復念玉府,飛神登蒼蒼。帝在蕊珠殿,騫林白鶴翔。方會琪花宴,遽聽青鸞歌。云籠六六天,下界徒嗷嗷。爾不慕玉府,輪回復奈何。清都五云天,天中飛紫瓊。上皆青琳府,中有白玉京。風露凄且冷,蕊宮云冥冥。玉童折珊瑚,下弄銀河星。
拋梁東,香積移來不犯功。卻笑維摩無手段,但將盂飯到塵中。拋梁南,底個因緣最好參。試問助緣多少眾,前三三與后三三。拋梁西,巧匠騎驢倒上梯。四面無門何用鎖,十方沒壁不須泥。拋梁北,柱石宛有擎天力。欲模此樣向諸方,?殺僧繇描不得。拋梁上,手不傷材真大匠。虛堂窮劫鎮叢林,借與兒孫為榜樣。拋梁下,聊倩般輸成大廈。朝朝香飯供諸佛,承事悉無空過者。
野橋橫澗淺,茅屋傍林微。隱者無尋處,春山伐木歸。
吐月山前坐四更,一涼何不獻先生。鷦鷯翅短那能去,駿馬蹄輕只欲行。見舞綠蓑知我醉,聽吟素練是君清。許尋舊雨江門下,秋晚不來空寄聲。
海防竟潰決,江漢沒頹波。甲循已棲越,更誰呼渡河。奇兵行敵后,早晚復滹沱。生聚阻山險,重關仄徑過。寧無虛歲月,勉共補蹉跎。多難思弘毅,臨風一慨歌。
日垂暮兮閒眺,下庭階兮遲遲。攬秋芳兮可愛,撫黃菊兮彼陂。枝扶疏兮瀟灑,紛英英兮陸離。菊逢我兮暇日,我逢菊兮茂時。澹相對兮逾好,茲逍遙兮無期。
涼雨凈氛壒,孤云結層陰。飛流激芳澗,嘉木澄幽林。鳥啼谷中趣,人閒川上心。誰為后來者,當期此投簪。
一宿柯亭月滿天,笛亡人沒事空傳。中郎在世無甄別,爭得名垂爾許年。
老子愛江水,江面開竹門。江流竹影薄,子細見前村。
清地虛天渺何許,芒鞋未往意先飛。山中叱石初平隱,月下吹笙子晉歸。不死真人千劫在,無垠濁世一塵微。何當日咽丹池水,長共寒猿嘯月霏。猶憶清虛下云漢,轉頭劫塹已灰飛。三山恍惚驚鰲動,千歲凄涼望鶴歸。風度羨君仙骨瑩,年華迫我世緣微。豈無道侶歌招隱,許脫紅塵臥碧霏。
心在淮山下,身行湘水中。喜拋馀子去,恨不故人同。舊隱勞征夢,浮名任化工。衡陽春漸暖,終欲伴歸鴻。
一寸龍江一寸金,布衣持進五云深。文房自幸非常遇,惆悵長楊獻賦心。
十日追隨意未傾,一朝言別若為情。秪憐對酒成高會,無那挑燈是送行。家累關心難共語,功名垂老不堪評。便應撥棹從東下,十畝閒閒尚可耕。
南漪亂渚煙,北池美清漣。芙蓉發錦苞,白石響澗泉。慮澄美莫致,景入情更牽。攀英遲來跡,倚壑悵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