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八月陳芷云郵示五十自壽詩索和爰成四首奉寄 其三
潛園高臥老袁安,桂樹飄香幾歲寒。
人仰盛名歸洛下,天留耆德壯詞壇。
五旬夫婦齊眉易,三世兒孫膝繞難。
怪底元方常后席,鳳樓云氣墨初乾。
潛園高臥老袁安,桂樹飄香幾歲寒。
人仰盛名歸洛下,天留耆德壯詞壇。
五旬夫婦齊眉易,三世兒孫膝繞難。
怪底元方常后席,鳳樓云氣墨初乾。
您如潛園高臥的袁安般閑適老去,桂樹飄香已歷經多年的寒秋。人們敬仰您的盛名,如同敬仰洛陽的賢才;上天留存您這樣年高德劭之人,讓詞壇更顯壯觀。五十歲的夫婦舉案齊眉容易做到,可三世兒孫繞膝承歡卻很難得。怪不得陳元方常居后席,鳳樓處云氣繚繞,您剛寫完的墨寶還帶著濕氣。
潛園:可能是對方居住之地。
袁安:東漢大臣,有臥雪故事,這里借指對方閑適高雅。
耆德:年高德劭之人。
齊眉:指夫妻相敬如賓。
元方:東漢陳紀的字,這里可能借指對方子孫。
鳳樓:可能象征高雅之地。
此詩創作于丁巳八月,陳芷云寄來五十自壽詩索和,作者遂作此詩奉寄。當時作者可能與陳芷云有一定的交往,對其十分敬重,在收到對方自壽詩后,以詩回應,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陳芷云的盛名、品德和家庭,突出其在文壇的地位。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相互敬重和唱和的傳統。
山銜日。淚灑西風獨立。一葉扁舟流水急。轉頭無處覓。去則而今已去,憶則如何不憶。明日到家應記得。寄書回雁翼。
巨魚爭洪波,細鱗集蹄涔。巨細雖各別,共此朝暮心。我生復何營,空林張素琴。
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滴滴銅壺夜漏遲,碧闌干外雨如絲。竹床藤簟初無夢,紅燭紗窗合有詩。菡萏出泥剛得水,茅茨補屋恰當時。小園花落知多少?明日呼童試一窺。
翠鈿帖靨輕如笑,玉鳳雕釵裊欲飛。拂曉賀春皇帝閣,綵衣金勝近龍衣。
翠合松杉疊嶂秋,謝公樓是庾公樓。諸君且貸花前醉,老子還從月下游。種種未憂新鶴發,籧籧只夢舊漁舟。撫摩百萬慚無補,擬報堯天擊壤謳。
青田白水插秧時,行盡山坡路轉低。初日漏云時漲潤,踏歌聲里子規啼。
春有百花夏有熱,秋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皇華于役動經旬,日日蒙頭馬上塵。忽爾雙眸天外轉,居然萬壑掌中新。關浮真氣誰相望,槎泛星河未可親。聞道淮南仙術就,云中雞犬似迎人。
香浮碧月花浮玉。蕊抱檀、心枝撲簌。偏傲霜寒,為憐露白,更不較開遲速。水畔依依林畔竹。自不染、些兒塵俗。待得春回,香芽抽葉,煮蟹子松煙熟。
十年人事經千換,何物能容一滯淹。重過秭園尋舊葺,更留清酌停春檐。朱梅綠桔方爭艷,白發蒼顏已漫添。卻為曩題成苦憶,依稀梁燕尚窺簾。
村山何所適,葛蔓自縱橫。人背驕陽立,風從古木生。蜩螗頻喚雨,鶯燕亦憎晴。幽徑喧塵動,云心晦不明。
蟲聲破孤寐,起坐轉蕭騷。白露星河近,西風雁背高。江山泣吏卒,天地入旌旄。老眼蒼茫外,長吟首獨搔。
江湖久入平生夢,猿鶴空懷老去羞。輸與蘇郎門日月,小舟長系白蘋洲。身如倦鳥欲歸去,盟與白鷗真復寒。更把后湖風月句,著官仍對吏書看。有樹移云盡欲平,牙簽卷盡俗塵清。誰知吏案文書里,時有滄江風雨聲。
春梅避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