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墨三首
元圭珍重鎮書房,紫石磨來滃墨香。老去苦無閒著述,以分寸計□時長。
墨卿與我是相投,了得時需便罷休。不見江南井中藏,只為相國寺門留。
兔毫染上何妨淺,蟬翼寫來可放輕。為愛淡中多醞藉,卻嫌濃處太分明。
元圭珍重鎮書房,紫石磨來滃墨香。老去苦無閒著述,以分寸計□時長。
墨卿與我是相投,了得時需便罷休。不見江南井中藏,只為相國寺門留。
兔毫染上何妨淺,蟬翼寫來可放輕。為愛淡中多醞藉,卻嫌濃處太分明。
珍貴的黑色玉圭鎮守著書房,用紫石磨出的墨汁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年紀大了苦于沒有空閑進行著述,只能以分寸來計算時光。墨與我十分投緣,滿足了當下的需求就罷了。沒見到江南井中的墨,只知道它被留在相國寺門。用兔毫筆蘸墨寫字顏色淺些也無妨,在薄如蟬翼的紙上書寫可以下筆輕些。因為喜愛淡雅中蘊含的含蓄韻味,反而嫌棄濃重時太過分明。
元圭:黑色的玉圭,這里可能是形容墨的形狀或質地。
滃:形容墨香濃郁。
墨卿:指墨。
醞藉:含蓄、有韻味。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老去苦無閒著述”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晚年,有較多閑暇時光,在書房中與筆墨相伴,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圍繞試墨展開,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筆墨的喜愛和獨特的審美追求。其特點是通過日常書房生活場景入詩,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筆墨文化的關注。
密槐高柳覆華堂,滿地薰風白晝長。卻怪蟬聲驚客思,不容蝶夢到吾鄉。清高最喜含朝露,斷續何須怨夕陽。蚤晚涼飆天際起,萬山秋色又蒼蒼。
招賢事往久凄涼,志氣何人為激昂。多少黃金化塵土,荒臺千古說昭王。
進帆文江曲,江水清且漣。水宿倦獨往,巖棲久無緣。倏經雪浪石,問訊飛霞前。臨清敞高閣,偃息群玉仙。標以棲霞館,帶以種秫田。簪笏謝金馬,衿佩隨青氈。茲邦古安成,詩書聞誦弦。人倫有師表,風教伊誰傳。余夙企明哲,未由覿高賢。徒望縣車里,曾覽削竹編。堅臥足鎮俗,捷徑難自全。寄謝山中人,歲暮懷靈荃。
滿城簫鼓沸春煙,欹枕挑燈自囅然。兒女試衣爭問夜,妻孥庀食競更年。兩園花竹存詩料,六載漁樵足酒錢。不是野人知節候,偶隨流俗樂林泉。
井田廢已久,平野皆阡陌。力耕足自給,我心良可適。床頭濁酒熟,開樽醉月夕。人生安得常,倏如駒過隙。素心樂恬淡,不為外物役。室人頗勤劬,明燈夜深績。衣食免寒餒,安敢望饒益。
水部天寶中興碑,浯溪摩崖天與齊。龍亡虎逝今已矣,太宗社稷猶巍巍。泗濱九鼎不復出,陳倉石鼓今已非。巋然獨立湘水上,往往或有神司之。我亦系舟石壁下,老眼驚顧眩欲迷。星圖錯落樹掛斗,云物黯淡天投霓。遺忠寂寂閟千載,山頹木壞知河□。踟躕對立三太息,風雨夜嘯猩鼯悲。
天下皆云賞,幾人真解音。歌中何所有,一片古人心。
空山十日雪塞門,天荒地老無行人。蘆花敗絮不堪著,山石夜裂蒼皮皴。奇寒中人僵赑屃,樵汲路迷瓶粟既。駕風萬鶴危欲仙,此腹久無煙火氣。家家暖入紅麒麟,誰肯問訊推柴荊。洛陽令亦可人者,惜哉史不書其名。此公要亦非知我,志士從前例寒餓。倘令開口向凡兒,寧忍春雷曲肱臥。颼颼飗飗風落木,淅淅瀝瀝聲撼竹。乾坤不夜起開關,一港玻璃四山玉。我所思兮渺中洲,幽懷欲寫誰與酬。世間馀子不足語,乘興徑上漁翁舟。未到山陰竟回棹,歘去驟來何草草。神交如必面相朋,逸韻高情一如掃。寧可一生無此人,不可一日無此君。襟期何必戴安道,玉立寒青自不群。
當時嘗愛酒,此夕更登樓。月有十分好,人無一點愁。云山開宿霧,燈火近清秋。何事太孤絕,前身是楚囚。
叨綰金符守一方,喜承溫詔浴溫湯。行車細覽江山秀,祖席遙分雨露香。絕飲平生懲酒誥,惜田寧敢蹈禽荒。歸來料得無慚德,獨有丹誠答圣皇。
門掩斜陽地已偏,鄰墻蕉葉有馀妍。照人翰墨元無敵,好古肝腸剩此顛。誦律讀書真可老,題屏寫扇已能傳。昭琴詩句勞讎校,各撫殘編一惘然。
琳宮古崔嵬,獨?山勝絕。天光垂帝座,照耀金碧色。修廊接層崖,俯目視深澤。陰陰木葉暗,石削蒼壁冽。流泉出嵌空,六月灑飛雪。平生功名謀,洗我肝肺熱。同游得幽人,再拜摩斷碣。興亡見唐漢,高爽了吳越。更擬窮幽探,馳景忽西滅。
裊如垂線軟如茵,古渡蒙茸映燒痕。解憾有情迷霧雨,恣生閑地雜蘭蓀。綠鋪春色圍荒寺,遠襯斜陽接釣村。波翻別浦情無盡,日下重樓望欲迷。獨鳥自飛煙漠漠,行人不駐雨凄凄。王孫何事征鞍晚,蘭澤空聞杜宇啼。
團枝四綴倩誰評,骨自松杉貌自明。開到秋風真大幸,不然蜂蝶太煩人。
西出陽關十七年,何期萬里一朝還!雪山大漠多情思,見慣蒼茫心自寬。春風幾度到天涯,荒地新開學種瓜。狼食狐偷經夜守,葦棚篝火月如紗。漠漠彤云蔽日光,唯聞牧犬偶汪汪。羊兒扒雪覓衰草,我拾枯枝烤凍馕。赦書一紙到窮邊,三尺講臺執教鞭。室陋如斯干打壘,春風化雨正潺潺。一旦南歸洗客塵,蜀中三月草如茵。回眸猶念關山道,塞上何時柳色新?